7 月 5 日,骄阳似火,却阻挡不了合肥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童梦护航,关爱领航” 团队服务乡村教育的热情。在指导老师韩钰的带领下,团队于泗县开展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以 “创意手工 + 课业辅导 + 学科拓展 + 特色手语” 四维课堂模式,为乡村儿童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用青春之力浇灌乡村教育之花。
清晨 8 时 30 分,充满趣味的手工课率先拉开了当天活动的序幕。阳光透过教室窗户,洒在一张张稚嫩的笑脸上。团队成员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彩纸、丝带、胶水等材料,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制作花朵。从折叠彩纸到裁剪花瓣,再到粘贴花蕊,每一个步骤都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孩子们全神贯注地跟着操作,一双双小手灵活地摆弄着材料。不一会儿,教室里就 “绽放” 出了五颜六色的纸花。大家兴奋地相互展示作品,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教室。这堂手工课,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让艺术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午后 14 时 30 分,学科拓展课堂聚焦趣味数学课,带领孩子们探索特殊三角形的奥秘。团队成员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介绍等腰、直角、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们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随后,志愿者指导学生们用直尺绘制图形,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呈现。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 “底 × 高 ÷2”,团队成员设计了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们测量自己绘制的三角形边长、计算面积,还用两个全等三角形拼平行四边形来验证公式。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充满探索的热情,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趣味十足。
手语课上,团队成员以 “无声韵律” 传递温情。课程从简单的问候手势教起,逐步过渡到手语歌曲教学。团队成员将每个动作进行细致分解,同步示范,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清晰地看到每个手势的要领。学生们专注地模仿着,让 “爱”“希望”“加油” 等情感借由手势流淌。当整齐的手语动作随着旋律舞动,无声交流的力量直抵人心。这堂手语课,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表达维度,更在彼此配合中培育了共情与团结,校园里漾起温暖而有力量的涟漪。
夕阳西沉时,一天的支教活动落下帷幕,但孩子们眼中求知的星火却愈发明亮。在实践期间,团队将持续深化 “课程 + 陪伴” 模式,推出传统文化、科学实验等更多特色内容,让合肥大学青年的智慧与乡村教育需求同频共振,用青春笔触书写支教暖行新篇章,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