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咸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艺启乡行队以书法为纽带 滋养乡村儿童成长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06     阅读:
  (通讯员 袁城磊 张勇)一支毛笔、一方砚台、一张宣纸,便能勾勒出中华千年文化的独特韵味。近日,咸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艺启乡行队走进咸阳市周边乡村,以笔墨为桥梁,搭建起乡村儿童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通道,让书法艺术化作连接孩子们与传统文脉的灵动纽带,为乡村美育注入新活力。

  墨香课堂:笔尖跃动,开启传统文化启蒙之旅
  在乡村的教室里,艺启乡行队队员们俯身指导,手把手纠正孩子们的握笔姿势,耐心讲解运笔技巧。从最简单的“一”“人”笔画入手,队员们巧妙地将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颜真卿刚正不阿与书法风骨的故事融入教学。
  孩子们紧握毛笔,神情专注地临摹,稚嫩的小脸上满是认真。“老师,这个字为什么要这样写呀?”此起彼伏的疑问声,伴着纸上晕染的墨痕,彰显着他们对传统文化浓厚的好奇心。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正悄然在孩子们心中萌芽。
  图为志愿者帮小朋友矫正握姿。通讯员 韩明欣 摄
 
  墨香童心:趣味赋能,点燃传统文化热爱之火
  在书法课堂中,艺启乡行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创意为笔、趣味为墨,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课堂上,队员们精心设计了汉字结构拼图、书法猜谜等互动小游戏,孩子们踊跃参与,在欢声笑语中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感受书法的精妙。
  “谁能讲讲‘人’字为什么是一撇一捺?”面对提问,三年级的嘉豪迅速举手,眼神明亮地回答:“因为人要互相帮助,就像这两笔支撑着彼此!”童言童语中蕴含着对汉字深刻的理解,也展现出传统文化在趣味教学中真正“活”了起来,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孩子们眼中的光芒与心中的热爱。
  图为志愿者讲解汉字结构。通讯员 袁城磊 摄
 
  薪火相传:笔墨交融,见证艺术传承与希望
  当艺启乡行队队员与孩子们的手共同握住毛笔,当大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童趣十足的课堂内容,这场因书法而起的相遇,意义非凡。它不仅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大地扎根生长,更见证了两代人对艺术的执着与传承。
  队员们的悉心教导,如同播撒文化火种;孩子们的热情回应,恰似薪火的延续。这传承的画面,寄托着对乡村美育美好未来的无限期许,也预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在乡村儿童的心中绽放出绚丽之花,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图为“艺启乡行队”团队成员与教师合影。通讯员 韩明欣 摄
作者:袁城磊 张勇    来源:咸阳师范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咸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艺启乡行队以书法为纽带 滋养乡村儿童成长之路
  • 聚焦金寨光伏产业,巢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实践团探寻绿色发展路
  • 【三下乡】读·翻阅村落中的人文长卷——瀛风去“志愿+民俗故事”聆听红岩大地的历史回
  • 【三下乡】寻·旧纹浅唱处的创意重生——瀛风去“志愿+创意改造”唤醒尘封的时光密码
  • 丈量古建肌理,激活乡土新韵—— 长沙学院实践团赴洪江调研老屋活化新路径
  • 衡师“芬享实践团”:科普之光点亮童心,知识之趣浸润盛夏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