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暑期“三下乡”】滁州学院:赴亳州开展“亳韵岐黄非遗传承”实践调研

发布时间:2025-07-06     阅读:
         为深入挖掘亳州中医药非遗文化内涵,传承弘扬岐黄之术,6月24号至7月2号,滁州学院“赴亳韵岐黄非遗传承”实践小队奔赴亳州,开启中医药非遗探索之旅,探寻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密码。
  
  走进安徽亳药集团,队员们见证非遗传承与现代产业融合的生动实践。在生产车间,传统炮制技艺与智能化设备协同运作,非遗技艺的核心环节,如中药材净制、炮炙等,经现代流程规范传承。集团负责人介绍,他们以非遗为魂,开发中药饮片、康养产品等,让古老技艺对接当代健康需求。队员们参与产品研发交流,了解到集团通过建立非遗传承工作室、培养年轻传承人,为亳州中医药非遗注入创新血液,助力其在产业浪潮中焕发新彩。
  
  随后,小队深入亳州中医药交易市场。市场内,药香弥漫,摊位上摆满琳琅满目的中药材,亳芍、亳菊等道地药材尤为醒目。队员们穿梭其间,与药商交流,探寻非遗炮制技艺在市场流通中的体现。一位经营多年的药商介绍,当地遵循非遗炮制法加工的药材,因药效稳定、品质上乘,深受各地药企青睐。队员们还学习辨别经非遗技艺处理的药材,从切片厚度到炮制火候痕迹,感受传统工艺对药材品质的雕琢,体悟非遗在市场中延续的活力
  
  当我们走进亳州中医药博物馆,踏入馆内,一件件承载岁月的中医药文物、古籍依次陈列。从古老的针灸铜人,到历代中医名家的手抄医书,仿佛在无声诉说中医药发展的漫长历程。在讲解员引导下,队员们了解到亳州作为中医药文化重要发祥地,诸多非遗技艺在此孕育传承,如亳州中药材炮制技艺,历经数百年,凭借独特工艺让药材药性精准发挥,成为守护健康的非遗智慧。这些珍贵馆藏,为队员们筑牢中医药非遗认知根基,明晰传承起点。
  
  调研期间,小队随机采访市民、从业者。一位老药师感慨:“亳州中医药非遗是先辈留下的宝贝,像亳州阿胶制作技艺,讲究多、效果好,得一代代传下去。”年轻从业者则表示,会借助新媒体、新平台,把非遗药学知识讲给更多人听。普通市民也分享体验,“喝过非遗工艺熬制的中药汤剂,效果确实不一样,希望这些老手艺一直在”。多样的声音,传递出对中医药非遗传承的期盼与信心,也让队员们深知传承使命之重。
  
  此次实践,队员们从企业见证创新,到市场触摸,再到博物馆溯源,最后聆听大众心声,全方位感知亳州中医药非遗传承脉络。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所学助力,让亳韵岐黄非遗文化,在传承创新中续写守护健康、弘扬文化的崭新篇章。(通讯员 彭莉)
作者:彭莉    来源:滁州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中南林前沿AI智慧科普服务团成功开展暑期“三下乡”AI知识趣味竞赛活动
  • 安徽中医药大学:党团联建庆七一,中医夜市薪火传
  • 智启童蒙初逢AI: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前沿AI智慧科普服务团开启首日启蒙之旅
  • 聆听改革故事:从“大包干”红手印到乡村振兴新图景
  • 青春踏浪“渝”山行,融情筑梦“乡”里情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
  • 青春“巫”限绽芳华,融情“溪”心助塘垭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
  • 融情塘垭第五季第一集|徐家齐“乡”见,青春赴新程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