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一馆藏古今乡韵 一岭望三省风华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融情夏乡”探秘巫溪徐家镇文化自然双地标

发布时间:2025-07-07     阅读:

一馆藏古今乡韵 一岭望三省风华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融情夏乡”探秘巫溪徐家镇文化自然双地标

7月6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融情夏乡”三下乡实践队走进重庆市巫溪县徐家镇,先后探秘徐家镇中心小学乡情文化陈列馆与渝陕鄂交界的鸡心岭,在历史文脉与自然奇观的双重探究中深化乡村认知。
上午10时,队员们首先来到徐家镇中心小学乡情文化陈列馆。推开充满厚重感的展厅大门,一件件展品在暖光下静静诉说巫溪故事:青灰色石磨静卧展台,磨盘沟槽如大地年轮,被磨发亮的木柄仿佛还残留着推碾麦粉的余温;旁边黑黢黢的吊锅悬于土灶模型上,锅底烟
渍记录着山民熬煮粗粮的岁月;竹编草鞋与竹篮并列,篾条缝隙间似有野山椒碎屑。馆内“十六匠”展区陈列着铁匠砧、木匠曲尺等工具,展现“一匠入村,百户相求”的乡村协作传统。徐家镇中心小学校校长廖尊位说:“孩子们真正摸过犁,才懂‘粒粒皆辛苦’。”徐家镇中心小学校长廖尊位介绍,将文化馆设在校园,让石磨、草鞋成为活态教材,农耕智慧便化作滋养童心的文化养分,让乡土根脉在教育场域中生生不息。
“看这幅地形图,鸡心岭因状如心脏得名,是‘一脚踏三省’的地理坐标。”傍晚时分,队员们沿着蜿蜒山路向海拔1890米的鸡心岭进发。行至半山,一块刻着“红军遗址”的石碑在草丛中挺立——红军遗址,这源于1932年,贺龙率红三军西进途中抵达鸡心岭。国民党黄涛部队300余人凭借古战壕阻击。红三军迅速反击,半小时内击溃敌军,随后继续向川东行进。这段红色历史令队员们感受到红军战士在战斗中显现出的英勇无畏、势如破竹的战斗精神,更能体会到革命先辈为了理想信念不惧困难、执着前行的热血情怀。当暮色浸染山脊,队员们终于抵达山顶三省界碑处。恰逢云海翻涌,乳白的雾浪在川渝陕交界处奔腾,将连绵群山化作浮动的岛屿。队员们展开队旗,让“青春飞扬・融情夏乡”的字样与云海、石柱同框定格。
队员们在考察中不断讨论乡村振兴的可能性,陈列馆的农耕文明展示让队员们意识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的价值,而鸡心岭“一脚踏三省”的独特区位则启发了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这种将乡土文化的教育价值、历史遗址的文化价值与地理环境的经济价值有机结合的思路,正成为队员们构想徐家镇乡村振兴蓝图时的核心脉络。
返程途中,队员们在车里安静地整理素材:石磨的转动原理被用作科学课讲解机械传动的实物范例,吊锅的烹饪工艺被转化为物理课演示热传导原理的实践素材。而鸡心岭的地理区位则成为人文地理课探究核心命题。正如队员在日记本里写下:“从陈列馆的煤油灯到鸡心岭的界碑,我们触摸到的不仅是巫溪的过往,更是乡村未来的生长点——文化根脉与自然禀赋,正是振兴路上最珍贵的钥匙。”
记者:杨璐僮
摄影:曾馨慧
 
 
 
 
作者:杨璐僮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融情夏乡”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盛夏扬帆“徐”风劲,青春筑梦“童”行远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志愿服务队开启
  • 数字游戏启智趣 职业启蒙拓视野 ——重庆师范大学初教院三下乡团队在徐家镇中心小学开
  • 智启童心,课润乡关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融情夏乡”志愿服务队
  • 九江学院艺术学院三下乡实践
  • 九江学院艺术学院三下乡实践
  • 聚焦“传非遗,振乡村”,组织团队赴流坑村。开展古村落保护调研、非遗傩舞等文化体验;参与巡河护河、樟树林维护生态实践;学习蚕丝被
  • 07-07
  • 昆虫探秘启童智,实践传知暖社区
  • 昆虫探秘启童智,实践传知暖社区
  • 2025年7月6日,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此青绿”实践队走进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安泰街道于山社区,与福州市鼓楼区海容青少年社会工
  • 07-07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