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杜妍妍)近日,河南城建学院数理学院师生团队开展了深入南阳方城县砚山铺村的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行动以推广光伏发电技术为核心,以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当地新能源发展,将红色精神传承与绿色能源发展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丰硕成果。
第一站:纪念碑下的红色铸魂
团队首先走进当地烈士陵园,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下,全体成员整齐列队,目光坚定地注视着高耸的碑身,齐声高唱国歌,表达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与缅怀,随后他们紧握右拳,重温入党誓词,庄严的誓言在陵园内回响,与先烈们的革命精神相互呼应,激励着每一位成员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
在纪念碑下,当地领导为团队成员们深情讲解了这片土地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砚山铺村曾是抗战时期的重要据点,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革命事业,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深深触动了每一位成员的心灵。站在烈士纪念碑前,我深刻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强大魅力,红色文化的洗礼,不仅让我们坚定了理想信念,更激发了我们用所学知识服务乡村、助力发展的使命感。
图为砚山铺村前大合照。 杜妍妍 供图 第二站:分散式光伏电站的现状与挑战
进入砚山铺村后,团队聚焦个体分散式光伏电站展开深入调研。他们走访当地村民,深入村民家中看见了错落分布的光伏板,他们给村民科普了光伏板安装的条件以及安装光伏电站的国家优惠政策。在国家政策的带领下,挨家挨户都能享受国家带来的关爱。在与村民的交流中,他们了解到目前村里的光伏项目是由电力公司主导,以租赁村民房顶的形式开展,这种模式让村民无需承担设备安装和运维费用,还能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实现了“屋顶生金”。
图为村庄分散式光伏电板。 杜妍妍 供图
图为老师带领学生与村民交流。 杜妍妍 供图
团队在与村民的交流的同时,也开展了分布式光伏电站政策相关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主要围绕安装条件、备案流程及并网售电的政策展开详细讲解,明确安装农户需提供产权证明,屋顶荷载需≥25kg/m²且无严重遮挡,强调2025年起余电上网取消固定补贴,将参与市场交易。针对村民关心的收益问题,团队通过实例计算,直观展示“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下的电费节省与售电收入。同时,对村民提出的设备维护、电价波动等疑问逐一解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村民了解光伏政策,推动绿色能源项目在乡村落地。
图为学生与村民交流光伏发电政策。 杜妍妍 供图
红色精神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村民积极投身绿色能源建设。在砚山铺村,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不竭源泉 。科技赋能则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专业支持,让“阳光存折”的梦想照进现实。在科技的助力下,砚山铺村的光伏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先进的光伏发电技术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让我们充分认识到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伟大意义。深入乡村实践,我们看到了科技与红色精神相结合所产生的强大合力。红色精神为乡村发展提供了精神指引,科技富农则为乡村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乡村在新我 时代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传承红色基因,更要积极投身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乡村的绿色能源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