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从红医精神到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5-07-10     阅读: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红弋泾行"团队深入泾县革命老区,开展了一场关于人才振兴的深度调研。通过走访四位不同类型的基层服务者,团队系统梳理了青年人才服务乡村的实践路径和经验启示。
         非遗传承人郑国民的工作室整洁精美。在这里,团队成员见识了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郑师傅拿起一把半成品油布伞解释道:"伞骨要经过蒸煮、晾晒、整形等12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为应对传承困境,郑国民开发了"非遗+"系列产品,其中"红色记忆"油布伞融入了新四军元素,成为热销的文创产品。他建议医学生:"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了解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基层。"
         在村委会,大学生基层服务工作者马骏展示了他的"民情日记"。这本厚厚的笔记本记录了他走访村民的点点滴滴:"王大爷需要定期复查高血压""李婶家孙子要办理医保卡"......马骏说:"基层工作就是由这些琐碎小事组成的,但每件小事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
         云岭镇卫生院的程小峰医生给团队上了一堂生动的"红医精神"课。他回忆起曾经的老故事说:"1940年,新四军医疗队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用竹片代替手术刀,挽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如今,这种精神转化为"五个零"服务承诺:零距离、零差错、零投诉、零等待、零回访。
         民宿创业者仇多敏的"好再来"民俗村已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她创新性地将非遗项目融入住宿体验,去年带动周边农户增收。"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的创意和活力。"仇多敏说。
         此次调研让团队成员收获颇丰。队员冯梦帅深有感触地说:"我更加明确了将来服务基层的方向,要把医学专业与红色文化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团队计划将这些案例作为医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
作者: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红弋泾行暑期社会实践团 杨露、郭瑶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集美大学“智医先锋”实践队:AI赋能基层医疗,青春脚步丈量健康“最后一公里”
  • 校史寻脉承红魂,科技探新践躬行
  • 7月4日,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该校北校区校史馆与焦作市科技馆开展“红魂寻根熔文脉,青衿躬行铸新章”主题活
  • 07-10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