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湘潭大学化工学院赴娄底市新化县启智童程实践团走进游家镇楚怡高级工业学校旧址,在历史实物与场景复原中,近距离触摸湖湘文化的红色根脉。
一号展馆的“校史长廊”里,泛黄的史料串联起楚怡学校的百年历程。1909 年的创校章程、抗战时期的西迁路线图、不同年代的办学简报,系统勾勒出这所学校在动荡岁月中坚守“工业救国”的轨迹。
移步二号展馆,三间复原教室带来强烈的时空代入感。上课教室内,木质课桌椅的磨损痕迹见证着求知岁月;实践教室内,桌台的齿轮模型泛着岁月包浆;实习教室中,师生操作车床的场景栩栩如生,铁屑仿真道具与环境音效交织出真实的实训氛围。“百年前的职业教育与我们实践团‘知识讲解+动手实践’的双轨模式竟如此相似!”实践团成员汪雅曦轻声感叹。
(图为二号展馆照片)
三号展馆的“真迹陈列”堪称历史的缩影。泛黄的毕业证书整齐排列,校长陈润霖的签名从1915年到1948年始终笔力沉雄;他的老花镜、钢笔与办学札记同柜展出,札记“技以载道,兼济天下”的批注墨迹如新。
参观结束时,实践团在陈校长雕塑下合影。树影落在成员们带着思索的脸上,正如楚怡旧址的历史微光,在新一代青年心中投下了清晰的印记。实践团指导老师表示,三个展馆从历史脉络到场景细节,再到精神内核,层层递进地展现了红色教育的传承逻辑,这种“以物证史、以景叙情”的方式,比任何书本教育都更有感染力。

(图为团队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