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梭为笔,蜜瓜为墨:青春书写民勤新篇
——“梭梭青苗护民勤”美丽中国实践团第五日纪实
晨光掠过公益林基地的梭梭树梢,为沙粒镀上一层碎金。“梭梭青苗护民勤”美丽中国实践团的第五日,在沙与绿的呼吸间悄然启幕。这支年轻的队伍,带着前四日的疲惫与热忱,踏上从生态守护到产业探访的新征程。

晨光引路,探访甜蜜枢纽
清晨,载着队员的车辆碾过带露的沙路,从民勤县种林公益发展中心公益林基地向收成镇驶去。车窗外,成片的蜜瓜田如绿色锦缎铺展在沙原上,方形瓜田与方格沙障构成大地的密码——那是民勤人民用智慧编织的生态经济双防线。
收成镇蜜瓜交易中心的铁门刚拉开,甜香便迫不及待地涌出来。这座交易枢纽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冷链车正排队装货,分拣工人们戴着草帽,将蜜瓜按重量分级装箱。交易中心常年保持着可观的流通量,高峰时段车水马龙,电子屏上滚动的实时行情,直观展现着蜜瓜品类的市场价值。队员们在分拣区驻足观察,饱满的瓜型、通透的色泽,无不彰显着民勤蜜瓜的优良品质,随手拿起一颗掂量,便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里藏着的阳光馈赠。
在冷藏库前,堆积如山的包装箱印证着产业活力。作为治沙与增收的结合点,蜜瓜产业让沙地产生了可观的经济价值,通过“林瓜共生”模式,既守护了生态,又为当地带来可持续收益,吸引着更多人扎根这片土地,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直播助农,架起云端桥梁
午后两点,队员们以沙漠为背景支起直播架,同学对着镜头试吃第一口蜜瓜,汁水顺着勺子滴落,弹幕瞬间刷屏:“看起来就甜!”“已下单!”
这场精心筹备的直播,有着专业的节奏。直播现场,队员切开蜜瓜,细致展示并讲解其内部构造;同时,深入介绍民勤沙漠独特的生长环境对蜜瓜品质的塑造,并现场用专业仪器测量甜度,以多维度呈现这一沙漠特产的优良特质。偶尔有风沙掠过镜头,队员们笑着拂去衣襟上的细沙,这份真实的沙漠气息,反倒让直播间多了几分原生态的感染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直播启用的是基地小号,粉丝基数相对有限。即便如此,一小时的直播仍收获了累计超1.1万次在线观看人数,成交订单900余笔,销售额2万元+,更跻身当日直播全国生鲜品类榜单第三十三位。基地小号平日仅偶尔带货,此次直播由非专业团队操办且为团队成员首秀,能取得如此成绩,已是亮眼答卷。这不仅是对民勤蜜瓜优良品质的市场验证,更是对团队前期策划的精准性、现场灵活应变与生态理念传播感染力的多重肯定,印证了青年实践力量在连接产地与市场、传递治沙精神中的独特价值。

木牌寄情,沙地立起青春誓言
斜阳为沙原镀上金边时,队员们的身影被拉成细长的线,队员们在基地仓库找出废旧木板和颜料。众人心中同生一念:做个能插进沙里的牌子吧,让路过的人知道,有人在这儿种下了希望。
众人围坐案前,凝神创作:有人以笔勾勒梭梭幼苗的倔强身姿,有人挥毫题下“梭梭青苗护民勤”的铿锵字句。待木牌初成,暮色已漫过沙丘——底色取希望之绿,左绘两株并立的梭梭,似在风沙中相携守望;右缀我队原创治沙IP“治沙萌宝”,眉眼间透着治沙人的韧劲;下方一行小字“共筑绿洲梦”,墨色虽浅,却藏着千斤期许。
队员们将绘制完成的木牌小心收好,准备明日前往公益林时一同插进沙地。这块承载着心愿的牌子,此刻虽未触土,却已在每个人心中扎下根来——它终将与远处的沙障、近处的梭梭站成一排,在风沙中共同守望。正如治沙实践所印证的:有形的标识或许需等待时机落地,但其中蕴含的信念,早已随着创作时的每一笔勾勒,在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篝火聚心,共谱美丽中国歌
夜幕为沙海披上墨色外衣,基地燃起的篝火噼啪作响,将周围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这场篝火晚会邀请了多位各个领域的自媒体博主,其中与抖音博主曹雨老师的交流,成为当晚最动人的篇章。
火光映照下,交流的话语格外真挚。曹雨老师倾听着队员们跨越3000里来到民勤的故事,肯定了这份在风沙中坚守的决心——从灌溉第一株梭梭到直播推广蜜瓜,从捡拾基地垃圾到宣传软塑环保理念,每一份行动都是对“美丽中国”最生动的注解。他寄语队员们,生态保护的道路或许漫长,但青春的热忱与坚持,终将让沙粒聚成绿洲,让星火点亮希望,鼓励大家在这条路上步履不停,让更多人看见治沙人的坚守。
晚会尾声,来自各地高校的实践队员手拉手围成圈,《美丽中国》的旋律在沙漠夜空响起。“山绿起来,人富起来,天地间回荡着中国节拍”,歌声里有对青山绿水的向往,有对生态守护的共鸣,更有青年一代接力建设美丽中国的默契。载歌载舞间,个体的微光汇聚成星河,这场跨越地域与院校的合唱,不仅是对晚会主题的呼应,更是对“沙退绿进”信念的集体宣誓——生态保护从来不是孤军奋战,当更多人携手同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画卷必将在更多土地上铺展。

沙痕刻志,绿意传薪:一日践行照见生态长卷
经过五日的实践历练,“梭梭青苗护民勤”美丽中国实践团在甘肃民勤的沙土地上,以多元行动诠释着青年参与生态保护的责任与担当。从探访收成镇蜜瓜交易中心,见证“林瓜共生”模式下生态与产业的协同发展,到在沙漠腹地开启直播,用基地小号创下超1.1万次观看、超2万元销售额的成绩,队员们将3000里奔赴化作助力治沙的实际行动。
暮色中,队员们创作的生态木牌虽暂未插入沙地,却已在每个人心中立起了守望绿色的信念标杆,篝火晚会上与抖音博主曹雨老师的交流及《美丽中国》的旋律里,队员们手拉手围成圈,且歌且舞,击节踏沙的韵律与嘹亮歌声相融,在篝火映照下织就一幅青春与大地和鸣的图景。更让这份实践获得精神升华。从产业探访到直播助农,从理念传播到精神传承,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治沙是系统工程,青春力量正通过点滴行动,让“美丽中国”的愿景在沙粒中扎根生长,在代际接力中照进现实。而这一天的所有实践,恰如一粒饱满的种子,既在民勤的沙地上播撒下绿色的希望,也在青年心中种下了终身守护生态的信念,让每一份坚守都成为跨越时空的生态接力。
撰稿:杨茜茜、任冰冰
摄图:任冰冰
初审:任冰冰
复审:张静、后玉良
重庆移通学院数字经济商学院“梭梭青苗护民勤”美丽中国实践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