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筑梦,英你绽放——点亮乡镇小学英语梦
发布时间:2025-07-11 阅读:
盛夏七月,蝉鸣渐起。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语” 你 “童” 行实践团队,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与责任,于 7 月 7 日正式启动 “萤火筑梦,‘英’你绽放 —— 乡镇小学英语萌芽行动”。这支由 16 名英语专业师生组成的队伍,将在锦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为期 一周多天的英语启蒙服务,为当地 2-5 年级的孩子们送去知识与陪伴,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此次实践活动的开展,源于对乡镇小学英语教育现状的深刻洞察。当前,常州市部分乡镇小学面临英语教育资源薄弱、学生听说实践机会匮乏等问题,制约了孩子们语言兴趣的培养。为此,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及学校 “实践育人” 的号召,依托英语专业在语音教学、跨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优势,精准对接社区乡镇小学的需求,开启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教育关爱服务。
“团队希望通过游戏化、沉浸式的课程设计,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英语的魅力。” 团队负责人介绍道。实践团队结合英语专业 “语言 + 技能 + 文化” 的 “三位一体” 培养模式,为孩子们量身打造了一系列特色课程。从 7 月 7 日的 “英语初体验”,带领孩子们认识 26 个字母、学习自我介绍和问候语,到 7 月 8 日的 “动物王国”,通过 “动物猜猜看”“卡片配对” 等互动游戏帮助孩子们掌握动物词汇;从 7 月 9 日的 “水果卫士”,将水果与颜色单词学习融入接力比赛,到 7 月 10 日的 “环球美食节”,在学习国家和食物词汇的同时,通过趣味短片了解文化差异;再到 7 月 11 日的 “英语嘉年华”,让孩子们在英文儿歌合唱、动画欣赏和绘本阅读中感受英语的乐趣,每一天的课程都充满了创意与活力。
“这些课程不仅能让孩子们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陪同的指导教师表示。团队在课程设计上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多感官互动,通过单词闯关、配音表演等形式,打破传统课堂的刻板印象,帮助孩子们克服 “开口难” 的心理障碍,建立起 “我能学好英语” 的积极心态。同时,每日 1 小时的沉浸式语言环境,也有效弥补了乡镇孩子口语训练匮乏的短板。
对于参与实践的大学生而言,这更是一次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宝贵机会。教学组的同学们负责课程设计与主讲,从 PPT 制作到教案撰写,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成员的心血;统筹组的同学每日与校方沟通,协调日程,保障课堂安全有序进行;宣传组用镜头记录下课堂的精彩瞬间,通过新闻稿传递实践的意义;后勤组精心管理物资,做好应急保障;调研组则设计问卷,收集反馈,为活动总结提供依据。“在备课和授课的过程中,让成员对《英语教学法》《二语习得》等课程的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次实践活动的意义远不止于课堂本身。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拓展视野、提升文化素养的机会,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得到关注,学习压力得到缓解。对大学生而言,通过积累乡村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更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服务精神。而对学院和社会来说,活动为优化课程设置、改进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为探索高校支持乡村教育的创新路径贡献了力量。
7 月 12 日至 16 日,实践团队将开展课程汇报反馈工作,通过采访调查、团队反思总结等形式,为此次实践活动画上圆满句号。期间,团队还将拓宽宣传渠道,借助媒体力量宣扬校地合作形象,呼吁社会关注留守儿童教育。
萤火虽微,汇聚成炬便能照亮前路。常州工学院的学子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大学生的担当,他们如萤火般汇聚微光,照亮乡镇教育的沃土,在助力孩子们成长梦想的同时,也在实践中筑就着自己的职业理想。这场 “英语萌芽行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爱心的接力,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也为校地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链条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讯员 沐科霖)
作者:沐科霖 来源:大学生网报
三下乡推荐
- 一笔烙下屯垦史 七彩传承红色魂
- 7月10日,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追溯红色记忆,共赴红色征程”寻访团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白杨市163团,与兵团现代套彩
- 07-11
- 青春赋能乡村教育 多元活动绽放光彩
-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阳光爱心支教团” 在绩溪扬溪中心小学的支教活动进入第五天。围绕 “传承红色基因 激扬青春力量” 主题,支教
-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