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合肥,一趟从合肥南站开往芜湖站的列车,今日变身为传承千年智慧的“流动中医药文化体验馆”。由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一根银针,一颗匠心”爱心志愿服务团联合“迎客松”号及合肥南站共同打造的“‘流动的’中医药文化体验志愿服务活动”在此精彩上演,让乘客在旅途中沉浸式感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趣味闯关,唤醒古老智慧
活动巧妙融合知识与趣味,在“集章区”设置了互动感十足的体验项目:“中药emoji猜猜乐”:乘客们争相抢答志愿者手中的emoji谜题卡片,从创意组合中猜出中药名称,笑声与恍然大悟的惊叹声此起彼伏。每猜对一味药,便收获一枚象征知识的小印章。“五感识药挑战赛”:乘客们化身“中药侦探”,通过视觉敏锐辨识枸杞与山楂干的细微差异,或闭眼仅凭触觉在神秘布袋中摸索辨识茯苓、莲子、红枣,在限时挑战中唤醒感官对药材的天然记忆。成功通过挑战即可累积印章。

图为爱心志愿团志愿者在列车上与乘客参与游戏 汪超供图
巧手体验,健康“袋”回家
凭借集章区赢得的印章,乘客们移步“兑奖区”,亲手制作实用的健康好物:“经络快闪诊疗”:志愿者手持便携耳穴图,为有需求的乘客提供30秒精准高效的耳穴贴压“闻香识药擂台”:行李架上垂挂着可旋转的药材展示架(内装透明分装瓶),清晰展示安神、驱蚊等各类香囊配方。乘客们根据印章数量,可选用相应药材,在志愿者指导下缝制专属养生香囊,将缕缕药香带回家。“非遗手作工坊”:在车厢连接处展开的可折叠工作台旁,参与者动手制作非遗艾草锤。材料安全(预切割布料+钝头木棍)且乐趣升级——制作完成后,现场开启“穴位锤击赛”,在志愿者指导下计时挑战精准捶打肩井穴、足三里等保健要穴,在互动中学习实用的穴位养生知识。集满3枚印章即可参与此体验。

图为志愿者与乘客自制非遗艾草锤 刘妍嫣供图
移动课堂,让文化“活”起来
本次活动突破了传统宣教模式,将中医药文化巧妙植入列车与高铁站这一特殊“流动空间”。志愿者们不仅提前精心准备了药材、道具和知识展板,更以热情专业的服务,将望闻问切的中医智慧、辨识药材的精妙、经络穴位的奥义以及香囊、艾草锤等非遗技艺,转化为乘客可感、可触、可玩的沉浸式体验。车厢内,乘客们或专注猜谜,或闭眼识药,或制作香囊,或抡锤找准穴位,俨然成为一趟生动有趣的“移动中医课堂”。

图为爱心志愿服务团,工作人员与乘客在列车上合影留念 赵天宇供图
“‘流动的’中医药文化体验,旨在打破空间限制,让古老智慧‘驶’入现代生活场景,打通文化传播与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活动负责人洪丹老师表示,“看到乘客们热情参与,在互动中了解、认同并喜爱上中医药文化,这正是我们志愿服务的最大价值。”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传播实践,更探索了在公共交通场景中提供便捷、有趣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为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讯员:刘妍嫣 汪超 赵天宇)按姓氏笔画排序
作者:刘妍嫣 汪超 赵天宇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