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宁波职业技术大学“青春向党·星火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寻根红色故里,守护信仰火种

发布时间:2025-07-11     阅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7月10日,宁波职业技术大学“青春向党・星火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师生们走进了张人亚党章学堂。在这里,他们通过重温红色历史、追寻先辈足迹,深刻感悟共产党人张人亚的初心使命,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党性、坚定信仰。
  初心启航:衣冠冢里的忠诚密码
 
         在青砖黛瓦的霞浦老屋,实践团队的师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驻足于展柜前。柜中,泛黄的《共产党宣言》首译本纸页脆弱如蝶翼,1920年《中国共产党章程》复制件上的印刷痕迹清晰可见。讲解员娓娓道来,揭开了“衣冠冢藏党书”这一惊天壮举背后的故事。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年仅29岁的张人亚为保护党的重要文献,谎称自己病逝,委托父亲张爵谦将包括首部党章在内的30余件珍贵文献藏入衣冠冢。团队的许老师指着文献转移路线图介绍道:“这些用油纸精心包裹的密件,在墓中静静沉睡了23年,直到1950年才重见天日。”当多媒体影像生动再现青年张人亚在夜色中小心翼翼埋藏文献的场景时,团队成员深受触动,在笔记上郑重写下:“这些文物,承载着炽热的生命温度,是信仰的DNA。”
  誓言铮铮:跨越百年的初心共振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在张人亚学堂正厅,鲜红的党旗鲜艳夺目。8名师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整齐列队,高举右拳,庄严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言在木质房梁间回荡。此时,展柜里1920年党章的“党员纪律”条款与当代的誓言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共振。实践团队长王可儿凝视着玻璃柜内那些有着明显修补痕迹的文献,感慨万千:“张人亚守护的,不仅仅是这些纸页,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源代码。”宣誓结束后,许老师轻轻抚摸着誓词墙上的鎏金文字,说道:“当年张人亚用生命加密的忠诚,如今正被我们重新解读,这便是初心的传承,如同穿越时空一般紧密相连。”
  现场微课:几代人的党章对话
  
         随后,在张人亚青铜雕塑前,一场别具一格的跨时空党课缓缓拉开帷幕。许老师巧妙地运用三组数字,为大家解读红色基因。第一组是张人亚的人生坐标轴:15岁背井离乡成为银匠,23岁在上海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9岁冒着生命危险转移文献。第二组是守护密码本:1部首印党章、30件核心文献,历经23年的地下守护,最终在1950年震撼现世。第三组是新时代密钥:党的二十大新增“两个结合”理论与“斗争精神”要求。在按年代有序排列的党章墙前,00后团队成员敏锐地发现了关键变化:“1945年七大党章首次增加总纲,2022年二十大将‘发扬斗争精神’写入条文,这恰恰就是张人亚当年藏匿文献时展现出的最鲜明品格!”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们纷纷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调阅党章修订对比图,数字技术与厚重的历史文献在此完美碰撞。
  
         暮色渐渐笼罩学堂门楣,“信仰的力量”五个烫金大字在余晖中熠熠生辉。当年深埋地下的革命火种,如今在新一代青年心中熊熊燃烧。正如实践团队所感悟的:“张人亚用行动告诉我们,守护,并非将文献隐匿于黑暗,而是要让信仰在光明中深深扎根;传承,不仅是铭记往昔的忠诚,更是拥有创造未来的无畏勇气!”霞浦的星星之火,正通过青年们的双手,在新时代的广阔苍穹中重新燃起耀眼光芒。
作者:许宗儒 王可儿    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大学“青春向党·星火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古艺面塑承遗韵 新村烟火续华章
  • 古艺面塑承遗韵 新村烟火续华章
  • 7月6日,河北传媒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第五班集体)的"遗韵乡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石家庄市井陉县南张村,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
  • 07-11
  • 安庆师范大学学子躬身力行,志愿助力蓝莓发展
  • 宁波职业技术大学“青春向党·星火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寻根红色故里,守护信仰火种
  • 踏歌原上草,童心漾海洋
  •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漓漓原上草”支教队于7月6日在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中心校开启为期两周的暑期支教。在当地团委和学校支持
  • 07-11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