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9时,山东财经大学民俗体育调研团队泰安分队来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会议室,对陈氏太极拳第11代传承人、正华堂太极馆负责人李岳峰进行深度访谈。此次调研旨在了解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现状,探索民俗体育创新发展的可行路径。
一、传承人背景与渊源 "我今年46岁,研习太极拳有20多年,正式从事传承工作是最近这几年。"李岳峰在访谈开场时自我介绍道。当谈及与陈氏太极拳的渊源时,他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本泛黄的古籍,向调研团队展示。"我老家在泰安岱岳区,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当地的中医,外祖父也是做药材生意的商人,一个从医,一个从药。所以我觉得我带着这个传统文化的基因。"这本珍贵的拳谱不仅记录了招式要领,更重要的是传承了太极拳的文化精髓。

图为传承人向队员展示古籍 周紫宁、李雅雯摄
访谈中,李岳峰向调研团队介绍了正华堂太极馆的发展历程,并就陈氏太极拳的传承历史进行了讲述。

图为传承人向队员讲述传承历史 周紫宁、李雅雯摄
二、创新传承模式探索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传统武术的活态传承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在访谈中,李岳峰详细介绍了正华堂太极馆的创新实践。
该馆采取"互联网+商业运营"的双轨传承模式。线上方面,通过新媒体渠道进行推广宣传;线下运营则采用差异化课程体系,既面向普通爱好者开设常规课程,也为企业、机关单位等团体客户提供定制化培训服务。这种商业化运作既保证了传承的可持续性,也扩大了受众覆盖面。在课程设置上,正华堂保留了传统陈氏太极拳的核心体系,同时根据不同学员需求开发了多种衍生课程。

图为传承人接受访谈 周紫宁、李雅雯摄
三、传承中面临的挑战 在传承过程中李岳峰认为,对于做商业化路径,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扎扎实实掌握,怀着不断扩大市场、让更多人知道传统民俗的心去办事。
但是,李岳峰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来找我们的人,他们不一定愿意从零开始系统学习太极拳,可能只愿意学习一部分。"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太极拳的完整传承。对此,他引用统计学中的大数定理来解释:"当数量足够多时,小概率事件也会发生。我们尽力扩大市场,总能遇到真正热爱并愿意深入学习的人。"这种"以量保质"的思路体现了他对传统武术传承规律的深刻理解。

图为队员与传承人合影 周紫宁、李雅雯摄
调研团队在实地走访中真切体会到,传统武术的传承发展既需要坚守文化根脉,更离不开与时俱进的创新实践。传承人强调,创新并非抛弃传统,而是让古老拳法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虽然以商业形式传播太极拳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只有学习太极拳的人群基数越来越大,才能够有更多的人愿意学习太极拳的完整体系,让太极拳更好的传承下去。此次调研不仅记录了传统武术的传承现状,更为民俗体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