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少云镇集市临时搭建的宣教阵地上,实践团师生化身急救知识传播者,为群众带来一场沉浸式急救课堂。志愿者们清晰的讲解配合精准的演示,将心肺复苏术(CPR)的黄金四分钟操作要领——直观呈现,强调“快速、用力、持续”的核心原则。AED除颤“救”在身边:志愿者们系统地讲解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开机-贴片-分析-除颤”四步操作法,拉近公众对“救命神器”的距离。气道梗阻“立”刻解除:志愿者们生动展示海姆立克急救法对不同人群的标准操作手法,重点突出“剪刀、石头、布”的腹部冲击定位要诀。在场群众积极参与模拟演练,师生耐心指导纠错,确保关键技能“听得懂、学得会、敢出手”。
“通过教给乡亲们这些急救知识,让他们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教给自己的孩子们,这种传承特别有意义。”参与实践的学生喻小倩道出医学生的使命感。学生谭英弦子则从专业角度说明活动价值:“在专业救援到达前的黄金时段,正确的应急处理能填补抢救空档,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群众王彩云感慨的表示:“志愿者教得仔细,以后遇到紧急情况我们不再慌了,这样的活动应该多到乡村来!”
作为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院指导老师陈若愚表示,此次活动是践行急救教育使命的具体实践。“在少云镇开展培训,既传播了急救知识,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让青年学子在英烈精神熏陶中厚植家国情怀。”他透露,学院将持续深化此类社会实践,搭建更广阔的急救教育平台,让“人人学急救”从理念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