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逐丰青年”研究生实践团于7月赴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新丰乡新丰村,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生态农旅融合与文化传承”为主题,结合专业优势,深入乡村一线,开展调研、美育、文化创作等多项实践,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实践团成员在新丰村合影 汪思昀摄
走进乡村一线,倾听民声民意
实践团抵达新丰村后,迅速与村“两委”干部、返乡创业青年代表开展座谈,全面了解当地生态环境、农业资源、文化特色和当前发展面临的挑战。团队成员分组走访村民家庭,实地查看百年古树、徽派民居和非遗文化遗存,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村民对乡村发展的意见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实地调研,找到生态保护与农旅融合发展的结合点,为乡村振兴提供青年视角的解决方案。”实践团负责人表示。
团队成员走访村民 汪思昀摄
文化润乡,打造乡村“新名片”
针对新丰村文化展示空间不足、旅游吸引力不强的问题,实践团成员发挥专业特长,结合当地特色农业资源和传统民俗文化,设计并绘制了3幅总面积约40平方米的3D墙绘。墙绘以板栗、桑蚕、板龙灯等元素为灵感,融合现代艺术风格与徽派建筑特色,成为村里新的“打卡点”。
墙绘创作现场 汪思昀摄
此外,团队成员还深入山林,采集枫杨、板栗花等本地植物标本,为后续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做好准备。
植物标本采集过程 汪思昀摄
关爱留守儿童,播撒自然美育种子
在新丰村,实践团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与教育问题,专门开设了“逐丰自然美育课堂”。课堂上,孩子们在团队成员的带领下,利用采集的植物标本制作创意相框,学习植物知识,感受自然之美。
“我要把这个植物相框送给妈妈,她在外地打工,我想让她看看我们家乡的叶子有多漂亮。”一位小朋友认真地说道。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实践团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自然、传承文化的种子。
自然美育课堂现场 汪思昀摄
青春献乡村,实践出真知
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实践团完成了1份详实的村情调研报告、3幅墙绘作品、50余份植物标本和80份有效问卷,取得了丰硕成果。新丰村主任对团队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安农大的同学们不仅带来了新思路、新创意,更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力量。”
实践团与儿童合影 汪思昀摄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安徽农业大学青年学子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青春誓言的生动体现。他们用脚步丈量乡村热土,用专业赋能乡村发展,用爱心守护留守儿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力量正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安徽农业大学“逐丰青年”团队将继续以青春之我,投身祖国大地,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书写无悔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