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为进一步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7月3日,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工益新锋”社会实践团来到江西资溪乌石镇,深入了解非遗文化,感受传统技艺的独魅力与传承人的坚守情怀。
图为实践团与非遗传承人合影 余有航摄
(一)山歌嘹亮:追忆畲族千年记忆
畲族山歌是畲族文化的核心载体,是畲族人民认同的“精神纽带”。怀着崇敬与期待,实践团队前往畲族山歌非遗传承人兰光有爷爷家中拜访,聆听古老旋律背后的文化故事。兰光有爷爷积极投身于畲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对每一段山歌都铭记于心,并毫无保留地传承给年轻一代。他带领团队成员共同回顾了畲族山歌的历史以及他与山歌之间的不解之缘。提起畲族山歌,兰爷爷眼中闪烁着光芒,他说道:“畲族没有文字,祖祖辈辈的故事、情感,都藏在山歌里。”成员们还跟随兰光有爷爷学习了山歌的演唱方式与技巧,在聆听与学习的过程中,成员们更加贴近了畲族山歌这一传统文化的独特古韵,感悟到山歌中所承载的这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与生活智慧。
图为实践团成员拜访畲族山歌非遗传承人兰光有 杨兴恺摄
(二)药香四溢:触摸传统医药智慧
实践团成员来到新月村村长蓝启东家中拜访,蓝村长是畲族草药的非遗传承人。资溪当地自然资源丰富,生长着种类繁多的草药。村长对这些草药的特性、功效和使用方法了如指掌。成员们跟随蓝村长来到草药园里学习,园内分布着艾草、防风、紫苏草等几十余种药用植物。蓝村长向成员们介绍了各类草药的药性与功效,并结合实地教学,从植物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切入,系统讲解畲族草药的辨识方法。教学中,蓝村长还普及了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为成员们阐释了传统医药的安全用药原则。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学习打破了对传统草药的固有认知,认识到非遗医药文化中蕴含的严谨性与生命力。
图为畲族草药非遗传承人蓝启东为成员们介绍各类草药 李翼摄
(三)婚俗传情:体验民族浪漫风情
畲族婚俗承载着畲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延续着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传统,是畲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员们走进村寨,深入体验畲族别具一格的婚俗文化。在当地人的讲述与展示中,成员们详细了解到完整的畲族婚俗流程,认识了象征吉祥的凤凰嫁衣、寓意祝福的定亲信物。成员们有幸与当地村民共同模拟了婚礼环节,扮演迎亲队伍、伴郎等角色,亲身体验了拦路、对歌、“行嫁酒”等趣味十足的婚俗活动,真切感受到了畲族婚俗文化的浪漫。斟满米酒的雕花银碗、绣着凤凰纹样的红盖头,以及此起彼伏的山歌声,让大家沉浸式感受到畲族婚俗中蕴藏的浪漫情怀与文化底蕴。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当地村民共同模拟婚礼流程 郑慧伦摄
此次跨越技艺界限的实践活动,让成员们真切触摸到非遗文化的生命力,也更坚定了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的决心。今后,团队将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资溪的非遗文化,为非遗传承贡献青春力量,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