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三下乡|红色百丈·从战役旧址到信仰丰碑

发布时间:2025-07-14     阅读:
  踏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罗源(百丈)指挥部旧址,时光的褶皱里翻涌着烽火硝烟。青砖灰瓦间,革命先辈们运筹帷幄的身影若隐若现;斑驳墙面上,历史的刻痕无声诉说着“铁血丹心”的壮烈篇章。每一块砖石都凝固着信仰的温度,每一道裂痕都铭刻着抗争的史诗,让人不禁屏息,聆听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回响。
  这里曾点燃希望的火种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挥师闽东,以罗源为战略支点,发动了著名的“罗源战役”。枪炮声撕裂长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最终攻克县城,在东南沿海竖起了抗日救亡的旗帜。指挥部的油灯彻夜长明,方志敏、寻淮洲等将领在此彻夜研讨战略,一份份关乎民族存亡的决策从这里诞生,为北上抗日的征程播撒下燎原星火。他们以血肉之躯扛起家国大义,用生命的热度融化时代的寒霜。
  旧址中的精神密码
  推开指挥部的木门,复原的作战室里,军用地图上的红色箭头依旧指向胜利的方向;电台室滴答作响的发报声仿佛穿越时空,诉说着隐秘而伟大的使命。展柜中锈迹斑斑的枪械、泛黄的作战手稿,无声传递着革命者视死如归的信仰力量。而院落中的“红军井”,井水依旧清澈甘甜——当年,红军战士与百姓共饮一井水,用扁担为乡亲挑水,谱写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篇章;墙面上残存的标语,至今仍在诉说着“打土豪、分田地”的铿锵誓言。
  在旧址的展陈中,还陈列着一份特殊的精神遗产: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可爱的中国》手稿片段。1935年,方志敏不幸被捕后,在暗无天日的囚室中,他以笔为刃,以纸为旗,将对祖国的赤诚、对理想的坚守化作泣血文字。“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滚烫的语句,不仅是一位共产党人在绝境中的精神独白,更成为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的精神火炬。如今,这份手稿跨越时空来到罗源,与指挥部旧址的每一处遗迹遥相呼应,共同诠释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
  岁月更迭,精神永存。罗源(百丈)指挥部旧址不仅是一座凝固的历史丰碑,更是一座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照亮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前行之路。
作者:林钰珍    来源:梦飞天使志愿服务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三下乡|红色百丈·从战役旧址到信仰丰碑
  • 淮北师范大学学子赴金寨县南溪镇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 禁毒宣传护成长,家访活动暖人心
  • 禁毒宣传护成长,家访活动暖人心
  • 2025年7月8日傍晚,在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东山侗族乡大坪村,湘潭大学湘莲筑梦·竹教相绥实践团的成员们走进孩子们的家庭,展开一场以禁
  • 07-14
  • 聚焦生态农业 探索振兴路径 —— 吉首大学“心系旅农”社会实践团调研翠源农场农旅融合
  • 网格养老绽放光彩,邻里互助共绘和谐——鲁韵颐养实践队探寻乡村养老新模式​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酥香承口韵,匠心探安居”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