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建功基层,实践筑梦邯郸”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
  七月的邯郸,暑气蒸腾却挡不住青春的脚步。近日,由我校组建的“青春建功基层,实践筑梦邯郸”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永年区、魏县等地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教育帮扶、文化调研、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将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把温暖送进群众心间,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教育帮扶播撒希望点亮乡村求学梦想
  “老师,这个机器人真的能自己走路吗?”在邯山区河沙镇中学的教室里,孩子们围着实践团成员带来的科普教具满脸好奇。针对乡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实践团精心策划了“科技启蒙+学业辅导+素质拓展”的三维支教体系,为当地3所中小学的200余名学生送去别样的假期课程。
  在支教课堂上,志愿者们结合专业特长开设了趣味编程、物理实验、英语角等特色课程,通过动手实践、情景模拟等互动教学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针对留守儿童群体,实践团特别设计了“心灵驿站”活动,通过绘画疗法、团体游戏等形式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志愿者李同学在支教日记中写道:“当看到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迹写下‘我想当科学家’的愿望时,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帮扶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梦想的播种。”
  除了课堂教学,实践团还为乡村学校捐赠了价值2万余元的图书、文具和体育器材,联合高校资源建立“乡村振兴图书角”,搭建起长效帮扶的桥梁。支教活动结束时,河沙镇中学的王校长动情地说:“城里老师带来的不仅是新知识,更让孩子们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这对他们的成长太重要了。”

  科技赋能农业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在魏县前大磨乡,实践团发现当地手工挂面虽品质优良却销路狭窄。志愿者们发挥新媒体专业优势,为农户拍摄产品宣传片,开设电商直播培训课程,帮助10余户农户入驻电商平台。“多亏了这些大学生,我们的手工挂面现在能卖到全国各地了!”村民赵大叔拿着刚收到的订单喜笑颜开。据统计,实践团累计开展农技培训6场,服务农户300余人次,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文化调研传承文脉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邯郸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践团文化调研小队走访了永年鼓吹乐、魏县四股弦等非遗传承人,通过实地访谈、影像记录等方式,抢救性收集非遗资料30余万字,拍摄纪录片2部。在永年区非遗展厅,志愿者们协助整理非遗档案,为参观者提供讲解服务,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技艺的文化内涵。
  “奶奶,我们来帮您打扫卫生。”在邯山区罗城头街道,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正忙着为独居老人清洁家居、检查电路。实践团还开展了“关爱夕阳红”“环保先锋行”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社区居民500余人次。在社区广场举办的健康义诊活动中,医学专业志愿者为居民测量血压、普及健康知识,发放药品和健康手册,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实践期间,实践团还与当地团委联合开展“青年说乡村振兴”座谈会,邀请乡村振兴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分享经验,共同探讨乡村发展路径。志愿者们结合专业所学,形成了《邯郸市乡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建议》等5份实践成果,为当地发展提供参考。

  青春担当书写答卷实践感悟收获成长
  “这次实践让我真正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含义。”实践团成员小王在总结会上分享道。一周的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克服高温、住宿简陋等困难,深入基层一线,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服务群众。从刚开始与孩子们沟通的不知所措,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每一位成员都在实践中收获了成长。
  实践团指导老师表示:“三下乡活动为青年学生搭建了接触社会、服务基层的平台,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民情,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
  青春的足迹遍布邯郸大地,服务的热情温暖乡村角落。基层服务践行团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为邯郸基层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更让青年学子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正如志愿者们所说:“这段扎根基层的经历,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激励我们在未来继续用青春力量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作者:甄子萱    来源:“青春建功基层,实践筑梦邯郸”社会实践服务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青春建功基层,实践筑梦邯郸”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