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追寻红色史迹,探索文化底蕴”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本次红色之旅的第三站——中国周原。
北倚岐山,南临渭水,土黄的城墙,彰显着历史的厚重,周原,这片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和岐山一带的神秘土地,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更是周文化发祥的圣地。周文化是中华文明长河的源头,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有着深远影响。周文化历久弥新,特别是蕴含其中的忠诚无私、崇德尚德、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尊重贤才等勤政廉政思想,对于我们如今从政、修身、用权、处事、做人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学习借鉴价值和意义。
顺山而上,队员们来到凤凰山南麓的周公庙。周公庙作为岐山县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依山傍水,气势宏伟,建筑风格独特,是宝鸡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也诞生于此。成员们处在绿水青山之中,深入了解周公庙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
红色宝地——中共宝鸡地区党组织创立活动旧址。它浓缩了早期宝鸡地区党团组织的光辉奋斗历程,是革命先烈、先辈们英雄事迹的历史见证。


一、旧址概览:历史的回响
中共宝鸡地区党组织创立活动旧址,坐落在岐山县城西北6公里的周公庙内。1926年,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中国共产党岐山小组在这里应运而生。同年10月,宝鸡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岐山支部在岐山县城南南溪沟畔的关帝庙正式成立,李琦同志担任书记,开启了宝鸡地区革命斗争的新篇章。

二、光辉历程: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
走进旧址,仿佛穿越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从中共岐山党团小组的成立,到中共岐山支部的建立,再到中共岐山特别支部和共青团岐山特别支部的分设,每一步都凝聚着革命先辈的智慧与汗水。他们依托职业学校和县立第一高小,向学生和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思想,逐步壮大革命力量。
三、革命先驱:信仰的力量
在这片热土上,李琦、曹永丰、张云锦等革命先驱的名字熠熠生辉。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斗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特别是李琦同志,作为中共岐山支部的首任书记,他带领党员们深入农村,启发农民的革命觉悟,为党组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旧址新貌:传承与发扬
2014年,岐山县对旧址进行了重新装修布展,并免费向游客开放。如今,这里已成为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习党的历史、革命传统、优良作风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展室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和实物,如《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以及革命先辈们使用过的物品,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五、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在参观过程中,马麒淇与柯智航在展馆内一同给成员们上了一节身临其境的团课,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中共宝鸡地区党组织创立活动旧址,是历史的丰碑,是精神的灯塔。最后实践团同学们在党旗下重温誓词后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离开周公庙,回首看着古老恢弘的建筑,树木郁郁葱葱,而山上金色的凤凰雕塑振翅欲飞,似在发出阵阵鸣叫,穿透三千年的历史时空,掠过现在,向着未来。拾阶而上,这里有周代祭天天坛遗址和凤鸣岐山的凤凰雕塑,“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新青年的努力下,我们国家也会向山顶的金色的凤凰雕塑一般屹立于世界之巅。
让我们携手并进,在追寻红色足迹的旅途中,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