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与绿色生活日渐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议题。作为城市治理的细胞与城市生活的载体,社区也成为绿色环保治理的重要实践场域。2021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方案》,明晰了社区发展绿色理念及其建设规范,开启了我国绿色社区发展的新阶段。总结我国绿色社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反思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将为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社区发展路径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绿色社区建设的地方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我国绿色社区发展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路径。
(一)推动绿色导向的社区微更新
一是基于环保理念的建筑更新。在我国实践过程中,对于绿色环保建筑的实现方式出现了因地制宜、多样化的特征。在新建封闭小区中,基于环保理念的建筑更新通常表现为对绿色建筑材料和设备的使用,从而降低在房屋建设过程中的耗能。例如,沈阳万科新城小区的房屋建造实现了对传统建材方式的突破,选择了更为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同时采用新技术,使得房屋的保温效果和实用率大大提高。此外,在老旧社区更新中,绿色建筑更新往往表现为对社区陈旧基础设施的更新,例如,上海颁布的绿色社区建设标准中明确提出增加老旧小区更新、拆除违规建筑、加装电梯、太阳能利用等举措。二是推行社区绿化运动。我国各个城市的绿色社区建设往往以社区绿化为起点。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街袁家社区在绿色社区创建行动中实施了刷黑主干道路、新增园林景观等项目。近年来,社区碳汇林建设也备受关注。在实践中,贵阳市要求各社区绿化树种的选择要以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为原则,在有限的区域内提高乔木的比例,为居民创造绿色宜人的社区居住环境。
(二)基于能力培育的绿色社区治理
一是多元参与的绿色社区建设模式。目前,我国各个城市在探索绿色社区建设中的政府、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合作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天津滨海新区的中新生态城构建了“生态细胞中心—生态社区中心—城市(次)中心”三级社区服务结构。在这种模式下,社区内的居民和企业成为项目开展的重要参与者,社会组织也将承担更多的咨询、建议提供、执行和监督的责任。二是智慧赋能的绿色社区建设。智慧赋能的绿色社区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智慧化手段实现了效率与环保的双重效应。重庆领秀城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物联综合管理中心,实现小区物联设施统一管理。其次,智慧治理手段使得绿色社区教育得以更好地开展。上海康桥半岛绿色社区通过智能手机对社区居民定制化推送绿色知识的科普文章,并开展绿色生活理念的教育与绿色社区宣传活动,同时减少了纸质宣传资料的使用,符合绿色生活理念。
一是推行社区绿色教育。自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于全国普及以来,我国各个城市纷纷开展基于科普宣传与社区绿色共同体塑造的绿色教育活动。首先,近年来,我国各个城市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绿色消费习惯的宣传与绿色环保知识的科普工作,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讲座等多种方式对居民开展系统性宣传和教育。其次,通过创新社区绿色节庆活动,塑造社区共同体意识。贵阳市在传统的社区节庆表演活动中融入绿色环保理念,较好地实现了社区绿色教育目标。二是探索基于家庭的绿色动员模式。首先,以家庭为对象进行宣传教育,从而实现社区绿色教育的家庭化延伸,使得社区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绿色理念的宣传科普中实现有益的补充。其次,实现家庭化的社区志愿模式,探索开展家庭亲子活动,挖掘探索代际传递动员模式。例如,武汉市常青花园第三社区开展的“绿色换书客”和“袋袋相传”活动通过亲子活动实现了家庭参与,促使孩子和家长共同学习环保知识,从而起到以点带面、以家庭环保带动绿色社区建设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