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世茂滨江社区&莲花嘉园社区“邂逅诗词,艺彩情韵”活动圆满开展

发布时间:2024-07-18     阅读:
为积极响应国家“五育并举”的课程改革,培养社区青少年对美的感知能力、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7月16日,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情满童心”实践团队来到南京市世茂滨江社区和莲花嘉园党群服务中心社区,面向社区6-14岁的小学生们开展了“邂逅诗词,艺彩情韵”美育教育活动。上午在甄韵涵同学的带领下,世茂滨江社区的15名小朋友们畅游诗词世界。下午在袁敏涵同学的引导中,莲花嘉园的16名小朋友们感悟诗词画意之美。
在活动中,志愿者们独辟蹊径,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画意”灵感,深度挖掘孩子们的艺术创造潜能。他们巧妙地将智育与美育相结合,不仅帮助学生们发展个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还着力培养其欣赏艺术品、享受美的能力,以及积极参与并创造美的能力。
品读诗词悟缤纷意境
“诗词不仅是诗人笔下栩栩如生的文字,更是神奇的魔法。”活动伊始,志愿者老师先带领学生们欣赏有关诗词的小视频,随后与小朋友们积极互动,分享各自对视频中印象最深刻的诗句。交流过后,老师围绕“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展开诗词之旅。通过自主阅读、老师引导以及小组分享,学生们得以从多个形式和角度深入理解并鉴赏诗词中的美景,从而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陶冶性情,提升审美。
诗词之旅中,志愿者精心选取三首各具特点的诗词,着重讲解景色之美的刻画。在《山居秋暝》中,小朋友们一同踏入王维笔下雨后初晴的山林,感受月光透过松树,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听见洗衣归来的少女们笑语盈盈,看见荷塘中一叶扁舟和荷叶。
随后,小朋友们来到宋词的世界。《浣溪沙》中夕阳一片橙红,余晖洒在亭台和园林上,满地落花,有一只燕子掠过。画面定格在晏殊独自一人在园林中的小径上徘徊的身影。小朋友们深深地被文字的力量所打动,对诗人内心的伤感与孤独有了更为深刻的共鸣。
最后,志愿者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同步入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体悟“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梦幻华美意境,从诗人细腻入微的笔触中,感受元宵佳节时街市的热闹繁华与灯火辉煌。
通过对三首诗词的赏析,小朋友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不仅领略了唐宋两代截然不同的美学风格与文化情怀,还更深刻地理解了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瑰宝所蕴含的深邃意境与丰富哲理。无论是王维的淡泊宁静,晏殊的时光叹息,还是辛弃疾在灯火阑珊处的寻觅,都深深吸引了学生们,使他们陶醉在诗歌的海洋中,对美的理解也因此而变得更加深刻和多元。
勾勒纸笔赏永恒画意
在这堂融合艺术与文学的课程中,小朋友们不仅沉醉于四季画卷,更学会透过诗的眼睛,窥见古人心灵的风景。在品读诗歌环节结束后,志愿者老师引用北宋张舜民的“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这一论断,为小朋友们讲解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微妙关系。鼓励小朋友们以古诗为灵感源泉,进行自己的绘画创作。
首先志愿者老师提供宋代诗人杨万里所创作的《宿新市徐公店》以及相关译文,引导小朋友们在充分理解诗文意境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画笔,将触动心灵的诗句转化为视觉语言。在创作过程中,小朋友们精准捕捉画面的色彩及动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一幅幅令人惊喜的作品。之后,志愿者在互动环节鼓励大家上台分享自己的画作并阐释创作背后的思路与灵感。每一位小朋友都积极主动参与,他们的精彩分享获得了志愿者和同伴们的掌声与赞赏。
本次“邂逅诗词,艺彩清韵”活动的开展,不仅积极响应了“五育并举”的教学改革,也彰显南师红会学子卓越的专业素养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此次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深入领略了中国古典诗词之美,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还引导他们掌握学习诗词的新方法,是一次教学相长的成功典范。
未来,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情满童心”实践团队将继续秉持“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精心筹备,推广普及博爱理念,传递人性中的真善美,继续开展更多围绕“五育”相关的精品课程,共同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环境。
作者:孙佳琪 呼延佳珍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情满童心”实践团队
社会实践推荐
  • “披星戴梦”助梦播种
  • “披星戴梦”助梦播种
  • 中国矿业大学“披星戴梦”社会实践团前往安徽灵璧县庄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天文科普活动。活动邀请了当地社区的孩子们参加,帮助孩子
  • 07-18
  • 一日休整,再赴支教征程
  • 终于迎来了支教的第一天休息时间,这段时间以来,每一天都忙碌且充实,今天能够放松下来,整个人都仿佛舒展开来。
  • 07-18
  • 甘肃医学院:走进红色圣地,传承革命薪火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