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追寻先烈足迹,点亮青春信仰 ——重庆大学红色传承实践团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4-07-18     阅读:
追寻先烈足迹,点亮青春信仰
——重庆大学红色传承实践团实践纪实
2024年7月15日,重庆大学红色传承实践团前往重庆市沙坪坝区渣滓洞看守所旧址,开展了一次深刻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渣滓洞看守所旧址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承载着中国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和不朽精神。实践团成员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看守所的每个角落,详细了解了革命烈士在艰苦环境中的斗争故事和英雄壮举。大家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险、英勇奋斗的伟大精神。

重庆大学红色传承实践团全体成员在渣滓洞前的合影
  • 实践团成员搜集渣滓洞的相关信息
为了能够更加深刻地体悟到革命前辈的精神信仰,实践团成员决定一同前往渣滓洞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前,实践团成员就搜集了渣滓洞的来历。渣滓洞原是歌乐山一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得名。渣滓洞三面山,一面深沟,位置隐蔽。1939年军统特务逼死矿主,强占此地设立了监狱,用于关押爱国人士。
  • 实践团成员实地探访渣滓洞
7月15日上午10:00,成员们一同抵达重庆市沙坪坝区渣滓洞看守所旧所。实践团成员们首先来到了当时审讯革命前辈们的牢房,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残酷刑具。但是即使面临着惨无人道的惩罚,革命前辈们也坚守信仰,不背叛党和国家。
实践团成员拍摄的审讯室刑具
成员们继续探访渣滓洞,通过仔细阅读“狱中追悼会”的记载,成员们了解到革命前辈龙光章的故事。龙前辈在被关押时患重病未得到治疗,最后病死狱中。之后,各室难友相互商议,决定开展一场大规模的斗争,提出为龙光章开追悼会等四项条件,经过数次谈判和全体绝食斗争,终于让所方接受了全部条件。

实践团成员拍摄的“狱中追悼会”介绍
通过继续对渣滓洞各个房间的探访,实践团成员们还发现了重庆渣滓洞集中营的共产党员们在生死攸关之时,经过深思远虑,写下了滴血遗言狱中八条意见。他们认为不能让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革命先烈的鲜血白流,担心胜利后的共产党的内部出现问题,特别是领导层的腐化!经过深思远虑,写下了滴血遗言狱中八条意见。

实践团成员拍摄的“狱中八条”
实践团成员进入到女牢的房间,发现了地上的大洞。2007年重庆遭到特大强暴雨洪灾袭击,女牢建筑复原修建施工过程中意外从地底下挖出了一堆锈蚀铁器等物件。

实践团成员拍摄的地牢地底物件
  1. 成员们利用新媒体宣扬革命事迹和红色精神
实践团成员们为了充分利用当代的新媒体对红色文化进行宣扬,通过拍摄剪辑短视频并且上传到主流视频平台的方式,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弘扬中国红色精神,学习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为传播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成员拍摄记录下的部分图像
活动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集体进行了心得交流。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努力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重庆大学红色传承实践团将继续深入开展各类红色教育活动,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重庆大学红色传承实践团
记者:谢李丽
拍摄:蹇成奕 刘彦茹 谢李丽
2024年7月15日
作者:谢李丽    来源:大学生网报
社会实践推荐
  • 乡村调研行:探寻农业现状和政策落实
  • 乡村调研行:探寻农业现状和政策落实
  • 团队队员们前往南李万村和仇化庄村开展实地问卷调查活动,经研究发现,当前农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政策落实较为到位,村民满意度较高
  • 07-18
  • 志愿传递温暖,漆扇绽放童真
  • 7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漆扇实践活动在花园社区温馨开展,一群充满爱心的志愿者们引领着孩子们走进了传统工艺的奇妙世界。
  • 07-18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