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延续红色精神,传承千年文化

发布时间:2024-07-19     阅读:
 
2024年7月9日,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军工强国,英烈永在”红色调研团和“砖心致志”调研团(以下简称调研团)分别赴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新航镇和柏垫镇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团先后来到了英烈山,月克冲纪念馆和皖南徽砖雕博物馆,在讲解员和自身亲自体会中感受“航空报国,航空强国。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无私奉献精神,先辈们的奋斗精神和精妙绝伦的砖雕产品,通过现代网络将非遗砖雕文化传播出去,将英烈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青山埋忠骨,万竹齐悲鸣
2006年6月3日,一架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空警-200预警机在执行任务途中,在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柏垫镇梨山村上空失事坠毁,机上包括机组人员在内的40人全部遇难。空难发生后,当地县委、县政府和县人武部共组织了5600人次和部队官兵对空难现场进行搜索,这次飞机失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为了纪念烈士,当地政府将飞机失事地命名为英烈山。踏上前往英烈山的车到达英烈山山脚。在英烈山左边立有长久以来单位和个人捐献的碑。调研团成员与当地居民在碑前进行交流了解事故,当地居民在在上山途中调研团成员还遇到了当地居民前来纪念英烈们,调研团来到英烈山墓园后集体为烈士默哀,在蝉鸣声中调研团成员自发为烈士墓进行清理,并在纪念完烈士后,调研团成员清理了墓园周围的残留垃圾。当天下午,调研团下山后来到了英烈山纪念馆。在解说员的讲解下,调研团成员跟随解说员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进了英烈们的世界。40名英烈,其中申长申烈士是年龄最大的,他已经56岁了。本来是他准备在此次试飞后就停飞然后陪伴家人,谁料此次是最后一次试飞。英烈中最小的一位是秦澎烈士,终年24岁。他的母亲对部队领导唯一的要求就是给秦澎烈士一份死亡证明,证明他是为国捐躯。此后,秦妈妈也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与世长辞。在英烈山纪念馆中,陈列着各位烈士的物品和烈士家属朋友们的来信。纪念馆墙上挂着各位烈士的照片,在照片的下方播放着烈士们的生平。纪念馆内,调研团参观馆内陈列的英烈物品,观看英烈的生平视频。英烈山纪念馆是由航空工业、中国电科与安徽广德市三方共同建设的,一共三楼。二楼陈列着各位英烈的物品,一楼建有观影室让每一位前来纪念英烈们的人都能了解到英烈们的生平,英烈们的精神将会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并发扬起来。
图一  志愿者与当地居民交流 (摄:李家旺)
忆往昔峥嵘岁月,奔青春美好前程
次日,调研团来到了位于柏垫镇前程村的月克冲纪念馆。在向当地居民调查月克冲纪念馆后进入了纪念馆,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成员们对那段艰苦的时期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观看完馆内物品后对先辈的奋斗精神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图二 志愿者在当地向居民对月克冲纪念馆进行调查 (摄:祁翔)
一腔热血坚持初心,千年砖雕熠熠生辉
同日,调研团来到了位于新杭镇百家庙村的皖南徽砖雕博物馆。当天上午,调研团先是在百家庙村里寻找当地居民填写了关于砖雕文化的调查问卷,随后来到了皖南徽砖雕博物馆与馆主黄章程先生进行了关于砖雕的话题交流。正如填写调查问卷的一位当地居民所说,“黄先生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人,他建立这个博物馆靠的是自己对砖雕的热爱。”。在交流过程中,黄先生也表示自己作为砖雕的传承人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砖雕传承下去。在博物馆里,调研团成员来到了制造砖雕的生产车间,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烧制砖的窑和黄先生收藏的砖雕。每一块砖雕都雕刻的栩栩如生,其中一块更是清明上河图的一部分,它们精美绝伦,砖上的每一刀都经过多次推敲和琢磨,彰显出无与伦比的技艺和匠心。同时,在交流过程中黄先生对砖雕文化的传承也做出了规划。黄先生说:“我的打算就是做文创产品,让砖雕传承下去。”,当地除了黄先生外还有其他非遗传承人,如紫砂壶。黄先生的计划里还有一部分就是帮助其他当地的非遗文化一起发展起来。如今,皖南徽砖雕博物馆已经在网上开通了专属账号与时代接轨,在直播间里上架了文创产品。
图三 志愿者与黄先生交流 (摄:李家旺)
图四 调研团与黄先生合照 (摄:实践团队提供)
乘新时代东风,扬精神文化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调研团成员纷纷表示返校后将会英烈精神和先辈奋斗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加强“文化+产品”发展的核心理念,潜心钻研这一模式的成功经验,为砖雕文化的传承提供一份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尹倩倩)
作者:尹倩倩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
社会实践推荐
  • 参观红色场馆,传承红色精神
  • 让非遗在传承路上不停息,齐鲁志愿者开展传承非遗技艺
  • 湖南工程学院学子“三下乡”:文脉相承 乡情共筑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