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桂林7月23日讯(通讯员孙恒)炎炎烈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成立于1934年,是省级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其中,陶瓷馆展示了丰富的陶瓷艺术品,包括各种瓷器和瓷器装饰品,反映了广西地区在陶瓷艺术方面的独特贡献和历史价值。2024年7月17日我跟随学校的脚步前往广西博物馆开展了一场关于“土与火的艺术”为主题的参观教育学习。
漫步在展厅内,每一件陶瓷作品都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时间、艺术家和使用者之间的故事。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触动了我的情感,使我不仅对这些作品本身的美感产生共鸣,更对创造它们的先人的智慧和努力感到敬佩。参观广西博物馆的陶瓷展馆,就像进行一次穿越历史的旅行。展览精心地将陶瓷作品按照年代和类型进行分类展示,从最早期的简单陶器到后来精美的瓷器,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其时代的特定文化印记。这样的布展方式使得我能够清晰地看到陶瓷技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迁,并且能够感受到各个时代人们对美的不同追求。
通过参观,我对广西以及中国陶瓷制造技术的精湛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不同朝代的陶瓷作品,不仅外观上有所不同,更反映了当时技术水平和工艺进步。例如,釉色的改变、瓷质的细腻程度以及烧制技术的发展,都生动地记录了中国陶瓷工艺的演进历程。这让我对中国古老的陶瓷技艺及其传承与发展产生了深厚的敬意。这次参观经历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教育机会。它不仅增加了我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通过实地观察和学习,我对陶瓷的历史、艺术价值以及技术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对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技艺产生了思考。
在欣赏了无数工匠和艺术家的作品后,我内心涌现出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这些陶瓷作品不仅是过去的遗产,也是未来创新的火种。它们激励着我思考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深具文化底蕴的作品。参观广西博物馆的陶瓷展馆,让我对中国陶瓷的深厚历史、丰富文化和技术工艺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欣赏。这次经历不仅增强了我的文化自信,也激发了我对于传统文化保护和现代创新的思考。
图为同治大婚瓷。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孙恒 摄

图为青花缠枝莲纹蔓口盘。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孙恒 摄

图为青花锦地花卉纹壮罐与青花缠枝莲纹玉堂春瓶。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孙恒 摄

图为粉彩勾莲八宝纹五供。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孙恒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