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山秀水,竹药茶瑶。2024年7月,湖南工商大学暑期“三下乡”经济与贸易学院竹梦绿来队前往羊楼司镇誉有“干年堆石群,神秘龙窖山”美名的龙窖山梅池村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团队更进一步了解梅池村的竹文化,同时也很好地推进了“以竹代塑”理念的传播。
图为调研团和竹产业发展中心钟主任的合照 走进梅池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山的翠竹,它们不仅装点了这片土地,更成为了村民们生活与致富的宝贵资源。为了带动村庄经济发展,反哺家乡,村委和一些村民众筹一起办了一家民宿。据竹产业发展中心钟主任介绍,该民宿设计很好地将竹元素融入其中, 打造出了一个集休闲、体验、观光于一体的全流程旅游打卡点,让游客在享受山水之乐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当地绿色环保的理念。他们利用竹子打造温馨舒适的居住空间,同时倡导游客们使用竹制品、减少塑料使用,共同营造绿色健康的居住环境。
图为调研团参观当地竹林 “山水之间的向往的生活”,这是梅池村给每一位到访者的第一印象。在这里,自由的气息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让城市与乡村的界限变得模糊。村民们深知,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就是守住了他们最宝贵的财富。一位老党员奶奶指着山上的竹子惋惜道:“近年来的雪灾和洪灾压垮了许多竹子,不然你们现在见到的将是更加茂密翠绿的竹林”。因此,他们更加珍惜现有的竹资源,积极探索竹子的多种用途,从竹编工艺品、竹筒饭、全竹宴到竹桥、竹编网,竹子在梅池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成为了替代塑料等不可降解材料的理想选择。
图为调研团为当地居民推广以竹代塑的理念 采访中,热情的钟奶奶向我们展示了直接从水龙头流出的山泉水,她自豪地说:“我们村里的孩子虽然大多外出工作,但留下的人依然坚守在这片土地上,利用竹子等资源谋求生计。而这泉水,就是大自然的馈赠,和竹脉相连,可以直接饮用。”这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让每一位来访者都为之动容。
图为调研团对当地居民的走访 除了自然风光的吸引,梅池村还以其独特的环保理念赢得了游客的认可。“驴友之家” 民宿老板娘她表示:“虽然我对竹子的了解不算深入,但我知道它里面的宝藏非常多。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里的竹资源宣传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以竹代塑’的行动中来。”
图为调研团对当地居民的走访 在梅池村,环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习惯。做酵素的阿姨带领村民们利用落地果、柠檬皮等废弃物制作环保酵素,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村民们还用冻雪压断的竹子建造桥梁,将废弃电线编织成网,实现了废物的再利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汇聚成了推动绿色发展的强大力量。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梅池村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如竹编篮子等。这些老手艺虽然面临传承的困境,但村民们依然坚持将其发扬光大。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手工艺品,让更多人感受到竹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村庄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图为当地居民保留的竹编工艺篮子 在此次调研中,团队成员也对梅池村的居民与游客进行了“以竹代塑”理念的宣讲,呼吁大家加入低碳减塑的新浪潮中。通过宣讲,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一些绿色环保的新理念, 并且表示以后会身体力行。
此次采访,让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梅池村在“以竹代塑”方面的积极探索与不懈努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绿色发展模式。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梅池村将继续秉持环保理念,让这片绿水青山成为永恒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