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岁月悠悠耕耘深,奉献殷殷情意真

发布时间:2024-07-25     阅读:

岁月悠悠耕耘深,奉献殷殷情意真

岁月悠悠,带走了往昔的尘埃,却也铸就了无数的辉煌。回望过往,我颂扬祖国之崛起,风华正茂,势不可挡;感怀当下,祖国之强盛令我心潮澎湃,自豪满怀;展望未来,我将与祖国并肩同行,共绘盛世华章,携手开创更加灿烂的明天。
7月17日,我有幸来到洛阳市洛龙区东方今典社区,跟随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拜访了一对老党员夫妇,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看到了奉献、坚韧、吃苦耐劳的珍贵品质,那是他们心中最真挚的情感。他们深知,作为一名党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对工作的热爱和对责任的坚守。

图为书记与老党员谈及建设洛阳时的情景            任瑶佳供图
 
李纯生爷爷和王玲珍奶奶先后在1971年和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洛阳热电厂工作了几十年,哪怕每天工作完都是灰头土脸、狼狈不堪的模样,脸上和鼻子里全是黑乎乎的煤粉,却从未抱怨过工作辛劳,依旧干劲十足。李纯生爷爷原是天津人,但18岁就来到洛阳热电厂参与投建,建设洛阳,如今已经85岁了。这对夫妻将他们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的事业和电力建设,在他们的努力下,当时的热电厂可以供半个河南省的用电。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在这方寸之间书写了一段关于奉献与坚守的动人篇章。
岁月悠悠,如细水长流,缓缓淌过这对夫妇的职业生涯。几十年前,他们带着满腔热血与对党的忠诚,踏入了这座电厂的大门。那时的他们,正值青春年少,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从初入职场的青涩懵懂,到成为技术骨干的沉稳干练,每一步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与智慧。
如今,岁月已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痕迹,但那份对工作的热爱与对党的忠诚却从未改变。在他们看来,能够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这片热土,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他们也将这种精神传承给了自己的孩子,家风家训一直是当地的模范,是当今社会难能可贵的榜样。
拳拳赤子心,坚韧似磐石,滚烫如烈焰。这对在洛阳电厂工作几十年的老党员夫妇,用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奉献,不在于轰轰烈烈的事迹,而在于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坚守;真正的爱情,不在于海誓山盟的承诺,而在于相濡以沫的陪伴。他们告诫青年,一定要敢于担当、敢于作为,要有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图为党员同志寄语青年                任瑶佳供图
 
访谈的钟声渐渐远去,但那份来自岁月的回响,却如同溪水般在心头潺潺流淌。榜样的话语,如同古老传说中的魔法,不仅点亮了我们心中的灯火,更在我们灵魂深处种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这些种子,将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我们的成长而生根发芽,绽放出各自独特的花朵。它们或坚韧如松,或清雅如兰,或热烈如火,但无一不透露着五老风骨的影子,无一不承载着对青年一代的深切期望。
于是,我们明白了,访谈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倾听与记录,更在于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传递与精神传承。它让我们在回望历史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步伐,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代人的努力与奋斗,都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那份来自先辈的智慧与勇气,能够永远地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

图为党总支书记刘芳、党员夫妇李纯生、王玲珍与实践成员的合影     任瑶佳供图
作者:任瑶佳    来源:直接访谈
社会实践推荐
  • 探寻一战遗址传承红色文化
  • 以教育之光,照亮未来之路:河南工业大学支教团在确山
  • 【长安大学】智启安远,践行青春——“交通强国·未来
  • 岁月悠悠耕耘深,奉献殷殷情意真
  • 岁月悠悠耕耘深,奉献殷殷情意真
  • 在洛阳市洛龙区东方今典社区,实践团成员有幸拜访了一对老党员夫妇,李纯生爷爷和王玲珍奶奶。他们分别在1971年和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07-25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