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双院士助力新疆长绒棉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25     阅读:
为响应国家“三农”政策,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并提升新疆长绒棉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7月19日上午10:00,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库尔勒棉花育种基地(国家棉花产业体系长绒棉品种改良岗位、华中农业大学新疆农科院经作所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棉花基因组计划(ICGI)主席、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献龙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启发及其所带领的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实地考察新疆长绒棉产业链科技成果。在棉花试验田中,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长绒棉的技术优化、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图为张献龙院士、张启发院士及院士团队成员在基地考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开云 供图
“长绒棉是新疆棉花中的‘黄金’。”张献龙说,新疆长绒棉的纤维又长又细且强度高、起热快、保暖性强、舒适感极佳,在高端制造业有着较大优势,在全球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长绒棉在新疆棉花总产中占比不大,但产值很高,价格是普通陆地棉的2-3倍。他强调要重视长绒棉的种植,通过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和深度科研投入,对其株型不利于机采、不耐受高温等特性予以优化改良,实现其在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上的突破。
张启发说,棉花育种和水稻培育类似,要围绕着“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发力,致力于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良好,适宜机采的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基地指导老师闵玲研究棉花育种已有12年,她表示,在棉花育种方面,基地将继续重点提高品种的抗性,包括棉花的抗病、抗虫、耐高温、耐盐碱等抗逆性。同时,基地还将持续深化配套技术研究,让品种优势能够在较为不利的环境下得到稳步发展。
图为揭牌后院士与老师同学们深入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开云 供图
今年是库尔勒棉花育种基地建立的第33年。基地自成立以来,研究工作始终紧紧围绕国家及自治区种业发展需求,重点开展了棉花资源研究与利用、育种技术研究与品种培育、种子生产与产业化推广服务等工作,先后承担完成了优质棉基地建设、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国家棉花产业体系等项目,培育出了新疆首个适宜机采的早熟长绒棉新品种,对南疆棉花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两位院士团队的专家学者们深入探讨了长绒棉科研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困难、挑战与发展机遇,相互分享了科研经验,并提出了推动长绒棉产业创新发展的对应策略和建议,为新疆长绒棉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向。
图为张献龙院士、张启发院士及院士团队成员与基地研究生团队和实践团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左春阳 供图
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实践团成员们对新疆地区长绒棉产业发展获得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开展做好了充足准备。成员们纷纷表示,今后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一丝不苟的态度投入到此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此外,他们还计划与当地农业专家和棉农进行密切合作,共同探索提升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当地棉花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作者:朱涛,李素真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从沂源向未来”信工在支教走进南流泉完全小学
  • 西南石油大学龙鳞理韵暑期社会实践队: 探索龙鳞装帧,修缮文化之美
  • 关爱儿童燃于情,志愿宣讲始于行
  • 临沂大学医学院“‘沂’呼‘柏’应,‘医’脉相承”乡村振兴实践团奔赴河北省石家庄市,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精神传承之旅。
  • 10-08
  • 高效联动凝合力,青年担当谱新篇
  • 为弘扬红色精神,加强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临沂大学医学院“‘沂’呼‘柏’应,‘医’脉相承”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西柏坡,与河北大学青
  • 10-08
  • 上海市松江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走访简记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