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浪潮下,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马’当先”理论宣讲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7月8日奔赴武宁县东山村,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暑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期间,他们深入东山村史馆,感悟移民精神;走进寻常百姓家,倾听群众心声;参观特色产业园,紧跟时代发展。
东山印象:移民精神,璀璨光芒照亮前行路 “现在的东山村是一个由108个姓氏组成的移民村,村民来自全国16个省份”,东山村党支部副书记魏明伟正向参观东山村村史馆的江西农业大学师生们介绍到。走进村史馆映入眼帘的正是刻在墙壁上的“东山村移民精神”。“以前的东山村东山村一面环山、三面环水,过去属于交通盲区,偏于一隅,出行翻山再乘车成为唯一出行方式”,“由于地理位置的偏僻、交通外出不变,导致以前的东山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集体产业较为传统单一、村民生活水平低下”,紧接着魏书记再次向师生们介绍到。回溯往昔,尽管当时的东山村一面环山、三面环水,条件极其艰苦,但他们毫不退缩,凭借乘风破浪的信心、滴水穿石的恒心、开天辟地的决心,在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从一无所有到屋舍俨然。正是因为东山村汇聚着大量的移民人口,才在文化相互融合中形成了敢为天下先的东山精神。这种敢为天下先的东山精神犹如熠熠生辉的火炬,照亮了东山村发展的漫漫征程,成为了东山村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
东山故事:接续奋斗,“四力”扬帆时代新启航 “每个人要有自己的信仰,共产党就是我们的信仰,你们要永远跟党走”村民李大爷对实践队员说道。党是领导一切的,具有最高政治领导力。近年来,东山村在谭翊泉书记的带领下积极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村干部展现出了强大的执行力,积极落实上级的各项政策,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爷爷,在此之前村里面的第一条公路是什么时候通的呢?”江西农业大学学生刘朝向李大爷问到。“1997年,在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东山村第一条山路开通了”,村民李大爷带着笑容再一次跟实践队员们回忆到。“是呀,路通了,村里面的致富路也就通了,村民们的生活也就变得更好了!”江西农业大学学生张宇晴感叹到。这次访问中,队员们感受到了东山村民以自身独有的移民精神向世人展示出了强大的向心力。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东山村人民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全村人民上下齐心、群策群力,共同迈向富裕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山村在党组织的“领导力”、村干部的“执行力”以及东山村民的“向心力”“三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东山村势不可挡的“战斗力”。由“三力”跃升“四力”,未来的东山村必将似一艘鼓足风帆的巨轮,在奋进的航道上破浪前行!
东山经验:产业振兴,数字经济赋能东山梦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东山村一直致力于探索“党建+生态+电商”的经济新模式,力争打造“亿元电商示范村”。来到东山村,就不得不去体验一把“主播带货”。在村干部的指引下,江西农业大学学子走进了“碰碰姐卤味”食品的带货现场。在活动中,队员们取到了东山村在“电商”助力下为本村带来的“致富经”,感受到了“互联网+产业”带来的“致富路”。东山村党支部副书记魏明伟向队员们说到:“目前,东山村建成了一个数字经济产业园,通过直播电商、短视频以及跨境电商等形式打通销售渠道,将本地的“碰碰姐卤味”“浙里零食烘焙”等商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同时,东山村利用文化赋能,借助高校智力,推动“产业+文旅”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东山村通过数字化营销手段将“环境好生态”变成“经济新样态”。当下的“滨湖第一村”正插着“数字经济”的翅膀,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坚持“五治融合、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模式”,不断推进乡村振兴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东山村作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实践地,正以独特的魅力、坚实的步伐,开放的姿态、创新的精神,书写着乡村振兴路上强村富民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供稿:江西农业大学 刘朝、张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