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当中强调:“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为了更好地践行习总书记强调的内容,2024年7月13日,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智造农业,数联乡村”智慧农业发展调研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一同前往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同大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大巴车的轰鸣声,调研团也陆续到达了同大镇,进入同大镇,映入眼帘的是不同于城市的繁华,多的尽是郁郁葱葱的古树,在这样一条路上,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进行了项目对接等一系列的工作。在同大镇智慧农业负责人的带领下,调研团成员依次参观了稻田、葡萄长廊等,这使得大家对智慧农业下的小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展开了一系列的夏日探索故事。
初次进入同大镇,调研团的成员通过发放纸质问卷对当地的居民们进行了“智慧农业”的问卷调查,在居民的调查反映中,我们了解到他们更加真实的看法,并希望能够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实现智慧农业的进一步普及与推广。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我看到居民对智慧农业所持有的不同态度,大多数人呈现认可的观点,也有少数人怀着疑惑的观点,便想到每个人对于一件事的看法都有所不同,我们无需跟随大流轻易改变自己的态度,因为我们始终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在问卷调查的背景下,为了促进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化乡村,7月15日下午团队来到稻虾连作扶贫产业园。在产业园区负责人的介绍下,了解到稻虾的共作模式,其不仅提升了水稻的附加值,也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有幸参与了无人机播撒肥料的过程,在无人机巨大的轰鸣声中,在他的教学中,学会了如何使用它播撒肥料,如何给它规定路线。经过短暂的学习后,我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课本上所学到的固执的知识公式,那将永远无法学会实际生活。我们所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硬件知识,应当通过实地考察,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才算是学以致用。正如邓小平爷爷说过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参观了稻虾产业园后,7月18日负责人带我们去参观了葡萄长廊,走在这拥有悠久历史的长廊里,我了解到它的建成、改进与发展历程及现有的成果,无疑不感受到它的别样风味。我们不断行进在这条路上,通过一次次的学习了解,逐渐懂得哪些新兴手段可以帮助其振兴,就如同在一道道练习题中不断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一样。看着长廊里金盈剔透的葡萄,看着长廊外怡人的风景,我也不断意识到乡村的振兴早已在实践的路上,“振兴”也已经成了一个代名词。
于夏日入镇,见其河水,心生凉意。天气炎热,溺水又到了高峰期,为减少这一危险事件的发生,我们于7月21日对社区的小孩子们开展溺水安全知识宣传讲座。让孩子们在兴趣之余学习到相关知识,不断加强自我意识,习得防护本领。同时每年暑假都是诈骗高峰期,当我站在讲台上向大家讲述防诈骗知识时,刚开始是略显紧张的,看到台下的同伴、工作人员的相继鼓励,我默默重拾信心,平稳气息,随后演讲的状态也渐入佳境。或许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也不会知道作为一名师范生站在讲台上是什么感受,所以很幸运拥有这样机会去锻炼自己,提升自我。老师常说‘不要拘泥于课本的知识中,要懂得实践与变通’,有了这样的经历后,我更能够理解老师话中的含义,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也会努力珍惜并不断争取这样的机会,为自己争得更多上台的实践动力,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提供更多的保障。
在整个乡村实践活动中,我们始终保持着探索求知的欲望不断学习着各种先进技术,也不断了解着当地的人文情怀,短短几天的学习中,我们识得了稻虾共作模式下的优势,赏到了长廊下的硕果累累,看到了智慧农业焕发出的新兴生机。通过这次活动,我有了一次宝贵的经历,在学习之余看到不同的风景,学习到很多有关智慧农业的知识,更加启发我要努力学习,不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同的活动中知晓自我的定位,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同时我们青年人要把田野热土当作广阔课堂,不断学习课本以外的内容,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所以今后的我更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盯紧目标,迈开步子往前闯,为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奔涌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