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师大学子探罗山,非遗傩舞续古韵

发布时间:2024-08-02     阅读:
师大学子探罗山,非遗傩舞续古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大文物和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号召,近日,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乐韵传承队来到了乐安县罗山村展开社会实践活动。
罗山傩舞,这一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自北宋时期便开始在乐安罗山地区流传。它不仅是曾氏家族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也是整个乐安县乃至更广泛地区的文化瑰宝。傩舞中融合的武术元素、独特的面具与神器设计,使其成为赣傩武傩派系中的璀璨明珠。
 
探访傩舞展览馆:领悟傩舞文化内涵 
   活动首站,乐韵传承队有幸在罗山派傩舞第37代传人曾明亮的引领下,探访了罗山傩舞展览馆,这是一座集展示与表演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殿堂。在传承人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傩舞的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同时展览馆内的图文资料让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亲历罗山傩舞的前世今生。尤其了解到罗山傩舞作为乐安三大傩舞之一,不仅在当地敖溪镇罗山村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年端午节期间更是会举行盛大的“游傩”活动,成为乐安人民庆祝佳节、祈求平安的独特方式。在乐安县域内因地理环境限制无法举办赛龙舟的情况下,“游傩”活动更显其独特魅力与文化价值。进一步深入交流后,队员们得知罗山傩舞虽属武傩范畴,但其表演内涵却深深植根于民间信仰之中,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傩舞队伍走街串巷,为家家户户送去吉祥与祝福,那激昂的锣鼓声、生动的舞姿背后,是对平安、丰收、幸福生活的深切祈愿。
 
探寻傩舞面具之美:感受傩文化魅力
傩文化中的面具被视为最具象征意义和最直观的符号,因而也最直接地反应傩文化的发展状况和兴衰历程。在曾明亮大师的引导下,实践队前往参观了傩舞表演所使用的面具、服饰和兵器等,成员们沉浸在傩舞文化的璀璨世界中。
来到存放面具的展柜前,曾明亮大师向实践队展示了保存着悠久历史底蕴的精美面具,每一个面具代表着一个历史或神话人物,并配有相应的兵器和道具。曾明亮大师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细腻的讲解,将每个面具背后的典故生动地呈现在实践队眼前。实践队员们兴致勃勃地聆听着,感受着每一个面具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共8对17个面具,每一个都是傩文化的珍贵遗产,代表着文化传承和精神传达的深远意义。
通过这次深入的参观体验,实践队成员们透过这些面具对傩舞文化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和瑰丽。



  
专访傩舞传承大师:走近傩舞文化渊源
在与鳌溪镇的傩舞传承大师曾明亮进行交谈后,乐韵实践队进一步了解了当地傩舞文化的起源。大师作为罗山村傩舞的最后一代家族传承人,身上肩负着延续非遗文化的重任。在聊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到傩舞学习中,大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很满意现在的年轻人对待非遗文化的热情。在当地,傩舞作为一种寓意丰富的表演形式盛行。届时,村民们会聚集在露天广场上,共同感受傩舞的无限魅力,共同期盼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傩舞演出的震撼背后,是表演者们日复一日的训练与打磨。正所谓“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他们需要穿着准备好的戏服,戴着厚重的面具,持着特定的道具。正是无数傩舞人的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才让这张非遗文化名片发扬光大。在这次采访后,乐韵实践队对曾大师怀着崇高的敬意,钦佩他为乐安傩舞倾注心血。


 乐安,在这片文风浩然之地,珍藏着一支远古的舞蹈,在历史变迁中演绎着一段段往事。乐韵实践队从乐安出发,轻叩历史的大门,亲身探索傩舞奥秘,揭开中式美学的面纱,细细品味着傩文化的悠远内涵。
 
                                            乐韵传承队 
 
作者:乐韵传承队    来源:乐韵传承队
社会实践推荐
  • 2024江西省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实践高级研修班
  • 师大学子探罗山,非遗傩舞续古韵
  • 师大学子探罗山,非遗傩舞续古韵
  •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大文物和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
  • 08-02
  • “实”探真知,“践”证青春 深入社区传温情,柚你同行
  • “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走进安徽博物院,重温红色记
  • “光农”融合促发展·共绘乡村新画卷 ——巢湖学院“阳
  • 尝跷脚牛肉里的历史百味,感非遗传承中的任重道远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