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安徽学子三下乡:以史为鉴,缅怀先烈

发布时间:2024-08-02     阅读:
安徽学子三下乡:以史为鉴,缅怀先烈
中国青年网安徽7月4日电(通讯员张嘉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凝练支部“支部+新四史”党建品牌特色,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社会实践团在安徽省和县对当地的红色革命资源进行追寻和学习,旨在回顾革命历史,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
历史的信标,时代的碑文
在安徽和县当地,实践团重点参观了和县西梁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及其纪念碑。西梁山位于长江之滨,与芜湖市东梁山夹江对峙,合称“天门山”。大诗人李白游历此地曾留下千古名篇《望天门山》。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第30军第90师在此打响了“渡江战役第一枪”,打乱了国民党军队长江防御部署,牵制了敌人数万兵力,为中路大军突破荻港,首渡长江创造有利条件。
 
 
图为实践团为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汤正 摄
 
古今的交汇,山河的见证
西梁山中建有烈士陵园。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于2008年清明竣工开馆,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共设8个展厅。展览时间跨度为1840年至2004年,按历史时期分三个阶段七个部分,记录了一百多年来在和县这片土地上,许多仁人志士为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和人民的自由、幸福,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无畏英烈的先行,时代青年的后继
踏入纪念馆的大门,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在西梁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内,实践团团员们一边驻足端详,一边仔细倾听讲解,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一段段红色印记真实地再现了革命烈士们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实践团团员们实地回顾了解放战争时期西梁山地区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随后,实践团来到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全体实践团团员们整齐有序地站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向革命先烈鞠躬默哀,表达对烈士的崇高敬仰和无尽哀思。这一庄严的仪式不仅让每一位成员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将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图为实践团为烈士哀悼。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汤正 摄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青山埋忠骨,翠柏勉英魂。在参观后,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无数烈士英勇献身、无私奉献换来的,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时刻牢记青年的时代使命,充分发挥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立足社会实践,以厚积薄发之势、动能强劲之势、大有可为之势,脚步铿锵、一路向前,为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急力量。
铭记历史,照亮未来之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对于实践团来说,和县西梁山革命烈士纪念馆之行,不仅是一次对过去的回顾,更是一次对未来的启迪。这提醒着时代青年们,不仅要缅怀先烈,同时也应不断激励自己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往直前,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而坚持奋斗!
拓展思考:新时代下的青年责任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组织了一次讨论会,围绕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承担起青年的责任展开讨论。成员们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并就如何将红色精神融入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进行了探讨。大家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团员在馆前合影纪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汤正 摄
这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实践团成员对革命历史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来,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学习和工作中,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邬孝忠 张启辉 张程程 张嘉璇 杨昊 汤正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
社会实践推荐
  • 碧海丹心渔家魂
  • 碧海丹心渔家魂
  • 在新时代的征途上,厦鼓战役英雄事迹展览室犹如一座历史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传承红色基因,8月
  • 08-02
  • 深耕“一块田”,养老新服务——淘石梦引实践队赴安驾
  • 探寻阜阳博物馆,点亮红色印记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