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曲阜北元疃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深入了解北元疃村从贫困到富裕,从破旧到现代,从荒芜到绿色,从落后到先进,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新麦场精神实践队于2024年7月20日前往北元疃村进行探访学习。
文明铸魂,乡村振兴的诗意栖居北元疃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济宁市文明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省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这些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张佃壮书记的引领和全村村民的齐心协力。
景泰文化广场建设了“二十四孝”孝贤文化长廊,制作的“文明道德、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的宣传栏,弘扬孝贤文化,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良好氛围。村里每年开展“五好家庭”、“美、洁、净、雅”、“致富标兵”等评选活动,建设了“二十四孝”孝贤文化长廊。依托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里还积极探索孝老养老新模式,开设了“幸福食堂”,为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每日两餐的幸福套餐。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不少村民感受到文化的气息与社会的关爱。让这个本就走在致富与进步路上的村更加欣欣向荣。
图为实践队员到村史馆参观学习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文晶 供图
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石特色产业的发展,让北元疃村的发展更进一步。北元疃村引进了高效农业——百誉农业,开展蔬果的无土栽培,目前已经建好100个高标准蔬菜大棚,主要销往欧洲、新加坡和韩国。这种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带动了村内300个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北元疃村在发展之时,兼顾沂河千亩河滩治理复垦,将复垦河滩竞标承包到个人,同时搞林下养殖,形成林业、养殖业多层次、多样化发展模式。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使得北元疃村在逐步而又稳定的向前迈进。
图为实践队员聆听村民讲花卉的种植栽培技术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文晶 供图
治理有效,乡村振兴的和谐乐章北元疃村在村支部书记张佃壮的带领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村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村内房屋规划杂乱无章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村内道路也得到了硬化、绿化和亮化。村庄规划调整改造涉及每一户的利益,张佃壮以身作则,先从自己入手,推动了村庄的整体拆迁和重建。
在北元疃村的发展过程中,张佃壮书记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他在村里率先实行了土豆的规模种植,通过机耕、机播、机收的方式,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土豆的产量和质量,使北元疃村成为曲阜市规模种植业的佼佼者。在面对基础设施条件差的村庄,张佃壮决定从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庄改造工程开始着手,以身作则,先从自己做起,推动了村庄的整体拆迁和重建。他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了乡村民俗记忆馆,孔子学堂、乡村图书馆、壹知书屋。他通过改善村庄基础设施、推动农业发展和文化建设,激发了村庄的活力,使北元疃村成为了一个和谐、文明、富裕的乡村。张书记的每一份付出与努力,都被这个村子牢牢地铭记。
图为实践队员拜访农家书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文晶 供图
通过这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不仅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更深刻体会到了新时代青年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此外,作为实践队员也亲眼见证了乡村振兴给当地带来的变化和希望。这更加坚定了要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乡村孩子们带去更多的知识和希望,为他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实践队员们在与村民的互动中,感受到他们的质朴与热情,这也让实践队员们更加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信心。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张佃壮书记的无私奉献和创新精神,更是激励着每一位村民为村庄的发展贡献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继续深入乡村,用实际行动为乡村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