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炽热的夏日,我作为一名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气象守望,‘理’同风云”气象防灾宣讲团的一员,踏上了一段难忘的旅程。我们的目的地是安徽省芜湖市白茆镇,一个在汛期里,江水与希望并存,挑战与机遇交织的地方。这里,每一次暴雨都考验着人们的智慧与勇气,每一次洪水都呼唤着防灾减灾的行动与知识。在这段日子里,我们走进防汛安置点、长江边、校园和乡村,用我们的知识和热情,为这片土地上的居民们带去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
初到白茆镇,我就被这里的自然环境所吸引。江水滔滔,绿树成荫,但同时也伴随着汛期的隐患。我深知,我们的到来,是为了让这里的居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因此,我和队友们一起,带着满腔的热情和责任感,开始了我们的宣讲之旅。
抵达白茆镇的第一站,是当地的防汛安置点。这里聚集了因洪水被迫离开家园的老人们。我们分工合作,或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或与他们亲切交流,用真诚的笑容和温暖的话语,为老人们带去了心灵的慰藉,在与老人们的交流中,我深感他们的孤独和无助,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志愿服务的信念。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会将爱心和热情传递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同时,我们还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制作了一系列通俗易懂的防汛宣传资料,向老人们普及了如何识别洪水预警信号、如何在洪水中保护自己、以及如何进行紧急疏散等实用知识。看到老人们认真听取讲解,积极互动的场景,我深感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我们的努力是值得的。
来到长江边,我亲眼目睹了汛期江水的凶猛。江水汹涌澎湃,水位比平时高出许多,岸边的树木和线杆在水中若隐若现,如果不是巡边的村民告诉我们,我们恐怕不会知道远处还有道路早已被江水淹没。这一幕幕景象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防汛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在与巡边村民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为了守护家园,日夜坚守在江堤上,时刻关注水位的变化。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更加坚定了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决心。这次实地体验,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防灾减灾工作的艰巨性。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提高自己的防灾减灾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贡献力量。
走进校园里,我们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气象防灾知识,我和队友们为学生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防震演练。随着警报声的响起,同学们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整个过程紧张而有序,每个人都严肃认真地对待这次演练。演练结束后,我们向学生们详细讲解了地震的形成原理,以及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正确避险措施。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一双双好奇的眼睛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也让防灾减灾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将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给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让他们从小树立安全意识。同时,我也深知,我们的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在走访乡村活动中,我们深入了解农户的生活生产状况,普及气象防灾知识。通过与农户的交流,我深刻感受到了乡亲们对防灾减灾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纷纷向我们咨询有关气象灾害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面对乡亲们的热情和期待,我和队友们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向他们传授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不仅向他们介绍了如何利用手机应用获取天气预报,还教授了一些基本的气象知识,比如如何通过观察天空的云朵变化来预测天气。农户们纷纷表示,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非常实用,能帮助他们在农业生产中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同时,我们也从乡亲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的淳朴和善良让我们深受感动。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关注乡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气象守望,‘理’同风云”气象防灾宣讲活动,让我收获满满。我深刻理解到,防灾减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它需要政府、社区、学校乃至每一个个体的共同努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致力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为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将号召更多的青年加入到防灾减灾的行列中来,让我们携手并进,用实际行动守护这片美丽而脆弱的地球家园。
这次旅程,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成长的历练。它让我明白,防灾减灾不仅仅是应对自然挑战的技术手段,更是一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体现。我将以此次经历为起点,继续探索,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