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研学之旅:探寻历史脉络,领略文明传承
发布时间:2024-08-07 阅读:
在大三学年,我们全班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河南研学之旅。开启这次历史专业研学行程,我的内心盈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历史的敬畏,此次研学活动不单是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还是一次对文化遗址的实地探访与心灵洗礼。在这五天中,我深度领会了河南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体悟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文明积淀。
第一天,我们乘高铁抵达河南博物院。它犹如一座展现中国历史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丰富的展品呈现出河南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我们参观各展厅,从陶器到玉器,从青铜器到书画,每件展品都散发独特历史气息。
镇馆之宝众多,如贾湖骨笛、杜岭方鼎等,而贾湖骨笛令我印象最深。它由鸟类翅骨制成,管壁有七孔,造型独特,虽是中国古老乐器之一,却将音乐历史推进几千年。它展示古人音乐才华,反映对生活和美的追求。透过骨笛旋律,能想象古人在各种场景中的欢乐,也能了解古代音乐发展,探索人类文明演进,还为现代音乐创作提供灵感。
在观察和聆听讲解中,我感受到古人对美和生活的热爱,更理解了河南在中华文明中的独特地位,坚定了学习历史的信念。
第二天,我们先前往红旗渠和青年洞。红旗渠是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英勇无畏的象征。讲解员讲述的旱魃为虐故事令人震撼,缺水曾给林县带来巨大灾难,正因如此,才有了修渠引水的壮举,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动容。青年洞是关键工程,因300名优秀青年参与凿洞得名。
当天还参观了殷墟、袁林和安阳师范学院。殷墟仿佛带我们回到古老神秘的商代,甲骨卜辞让古文字鲜活起来。袁林是袁世凯陵墓,建筑风格独特,承载历史记忆,虽袁世凯政治生涯有争议,但袁林的文物价值不可否认。在安阳师范学院,参观历史陈列馆后,聆听许效正教授讲座,他分享的体会让人受益匪浅。此次参观,让我们更全面领略了安阳的文化底蕴。
在旅程的第三天,我们探访了曹操高陵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曹操高陵的参观过程中,我们聆听了导游讲述曹操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诗歌和散文充满了豪情壮志,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和才华。站在陵前,我们仿佛能感受到曹操的英勇与智慧,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参观了陵墓内的文物展览,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这些文物见证了曹操一生的辉煌与荣耀。午后,我们前往了中国文字博物馆。一走进博物馆,我们就被馆内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资料所吸引。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从印章到书法作品,博物馆展示了中国文字的演变历程和独特魅力。通过参观,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汉字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也更加敬佩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各个时期的书法作品,让我们领略到了不同书法家的风格和韵味。
第四天,我们游览了嵩山少林寺、白马寺、洛邑古城和应天门。少林寺坐落在嵩山,古朴庄严,气势磅礴,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武术的摇篮。在这里,我有幸观看了驰名中外的少林寺武术表演,亲眼目睹了少林弟子们精湛的武艺。他们身形矫健,一招一式都透露出深厚的内功和坚韧的意志。作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白马寺承载着中国佛教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漫步在寺庙内,古朴的建筑和庄严的佛像让我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我还了解到白马寺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它见证了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历史,也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傍晚,我们来到了洛邑古城,漫步在古城中,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洛阳,感受到了那个繁华盛世的辉煌。
第五天,阳光明媚,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前往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中国著名石窟之一。这些石窟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更是古代工匠们精湛技艺的结晶。每一尊佛像、每一处浮雕,都充满了生动的气息和细腻的技艺。从设计到雕刻,从选材到施工,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古代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站在卢舍那大佛前,我不禁被其雄伟壮观的气势所震撼。这尊大佛高达十七米,其庄严的面容、慈悲的眼神,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石窟中的佛像和浮雕,不仅是佛教信仰的象征,更是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它们以艺术的形式,传递着佛教的慈悲和智慧,引导着人们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力量。
总之,这次河南研学之旅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收获颇丰,不仅丰富了历史知识,拓宽了文化视野,还激发了我对历史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我期待着未来的学习中,能够继续探寻更多历史的奥秘,让这些宝贵的遗产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传承下去。
作者:宋可昕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