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乡村贫困儿童的全面发展与乡村振兴——以湘潭市湘潭县锦石乡为例
发布时间:2024-08-08 阅读:
【摘要】
在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教育得到了较大关注与投入,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乡村教育逐步得到改善。然而,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乡村贫困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亟需更多支持。基于此,湖南工程学院“情暖童心,资助政策下乡行”暑期实践团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大学研学活动,深入探讨如何在乡村教育中提升儿童的全面发展与精神健康。通过以湘潭市湘潭县锦石乡中心小学为实践案例,分析乡村教育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乡村振兴、贫困儿童、全面发展、教育均衡、精神健康、政策宣讲
【前言】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尤其是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情感关怀缺失等诸多挑战。为了促进这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社会各界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支持途径。本次湖南工程学院实践团以“情暖童心,资助政策下乡行”为主题,通过大学研学的形式,帮助孩子们接触到更为广阔的知识领域,体验不同的学习方式,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供新思路。
【正文】
一、实践背景
湖南工程学院一直致力于贫困学生的资助与培养,在此基础上,学院组织了此次“情暖童心,资助政策下乡行”的暑期实践活动。湘潭市湘潭县锦石乡中心小学位于偏远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通过实地调研与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教育仍然面临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短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受限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更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具体的行动,探索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新路径。
二、实践主题
情暖童心,资助政策下乡行
三、实践地点
湖南工程学院主校区、南校区及湘潭市湘潭县锦石乡中心小学。
湖南工程学院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湖南省内本科一批招生单位,现有主校区、滨江校区、北校区及南校区等4大校区。
湘潭市湘潭县下辖14个镇、3个乡,共321个行政村,其中锦石乡位于湘潭县西南部。锦石乡中心小学的基本教学资源与基础设施急需加强,孩子们对外界的了解。自脱贫攻坚战开展以来,虽然锦石乡教育发展得到一定改善,教学资源与环境较以前有所提高,但是学校中仍有大量基础设施不完善。
四、实践过程
1、大学生研学活动
实践团组织锦石乡中心小学的学生到湖南工程学院进行大学研学。在这期间,学生们参观了学院的校史馆、实验室,并参与了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机器人编程、陶艺制作、3D打印体验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面,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与学习兴趣。通过与大学生和教授的互动,孩子们感受到了不同的教育氛围,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有了更清晰的憧憬。
2、实践基地考察实
践团对锦石乡中心小学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通过与校长及教师的深入交流,了解到学校在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方面的严重不足。此外,孩子们对外界的了解较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缺乏有效的情感支持。这些问题制约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亟需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3、分析相关结果
在进行调查和追踪后,实践团成员对样本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相关结论,锦石乡中心小学教学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二、学校的基础设施较差
三、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较低,缺乏书籍
四、村子与外界封闭,学生的认知较低
4、开展具体实践活动
(1)政策宣讲
政策实践团在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108教室为孩子们开展了关于国家助学贷款和绿色通道的资助知识宣讲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们详细讲解了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条件、还款方式以及绿色通道的具体操作流程,帮助孩子们了解如何在未来进入高中或大学时,通过这些政策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2)举行爱国主义升旗仪式
实践团在湖南工程学院南校区为孩子们组织了一场庄重的爱国主义升旗仪式。孩子们齐声唱国歌,注视国旗冉冉升起,在肃穆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浓烈的爱国情怀。随后,实践团的成员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亲身参与升旗仪式,孩子们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3)体验非遗陶艺和漆扇
孩子们在专业老师和实践团成员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陶艺作品,并学习了漆扇的工艺技法。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在实际操作中提升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这些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帮助孩子们从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4)进行文艺汇演
在社会实践的最后一天,实践团组织了在锦石乡中心小学的文艺汇演。孩子们通过手势舞、舞蹈、歌唱、诗朗诵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他们与实践团成员学习一周的成果。实践团的成员们也参与了表演,和孩子们共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上午。文艺汇演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
(5)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实践团先后带领孩子们参观了湖南工程学院的3D打印实验室,智能制造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孩子们在实验室内见识到了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机械臂等高科技设备的运行过程。实验室的老师为孩子们详细讲解了这些设备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并解答了他们的提问。通过这次参观,孩子们对现代制造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拓宽了他们的科技视野。
五、开展本次研学的具体意义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对贫困儿童开展研学活动具有重大意义。贫困儿童通常对外部世界了解较少,在研学过程中,他们充分展现出自身的才华和天赋,这有力地证明了贫困儿童在能力方面并不比其他孩子差,所欠缺的只是充足的教育资源,将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贫困儿童身上,关注他们的教育成长,特别是通过组织研学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推动乡村教育振兴,还能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人才,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六、问题建议解决对策
1、优化师资力量与教师福利
要解决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待遇与职业吸引力。建议通过设立专项津贴、改善教师住房条件、提高晋升机会等手段,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此外,鼓励城市教师与乡村教师结对帮扶,定期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与培训,以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2、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建议政府加大对乡村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改善教学设备、图书资源和体育设施等。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还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此外,应建立“共享图书馆”或“流动书车”,将更多优质图书送到乡村孩子们的手中,丰富他们的课外阅读。
3、推动乡村学校的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化时代,建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模式,解决乡村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可以引入在线课堂、虚拟实验室等,帮助乡村学生接触前沿知识。同时,定期为乡村教师提供在线教学培训,提升他们的数字化教学能力。
4、关注儿童的精神健康与全方位发展
建议在乡村学校设置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定期开展心理团辅活动,帮助孩子们排解成长中的困惑与压力。此外,推动艺术、体育等非学科教育的发展,确保孩子们在学业之外,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我、发展兴趣。通过全面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大的活力。
【总结】
在乡村振兴与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关注乡村贫困儿童的全面发展与精神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大学研学、改善师资力量、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动数字化教学,能够有效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帮助乡村孩子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与发展空间。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完善资助政策,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进
作者:龙云 来源:大学生网报
社会实践推荐
- 尊老敬老 奉献爱心
-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敬老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碱基互补”实践团于2024年8月2日到8月6日期间
- 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