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在南京渡江战役纪念馆,南京工业大学计信学院“解放寻迹 铸芯红岩”实践团队员讲述着渡江战役的历史。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这个暑假,实践团走遍江苏各市,寻迹解放战争期间江苏大地的红色记忆。
重走红色足迹 重温解放烽火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之一,涉及到徐州、连云港、宿迁、盐城、淮安多个地市。“为什么解放军以60万的兵力、落后的武器,与装备精良的80万国民党军展开决战,结果歼灭了55.5万敌军?”带着这份思考,实践团来到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站在国家一级文物“一根竹竿”前,实践团成员文维找到了答案,“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一根1.2米长的小竹竿,刻满了鲁苏皖三省88个地方的名字,记录下3000公里的人民支前路线图,像共产党员唐和恩一样的543万支前民兵,推着独轮车从四面八方赶往战场,和解放军一起造就了人民的胜利!”
实践团成员在江苏各市重走解放战争红色之旅。酷热的天气难掩队员们的热情,“想想革命战士们的艰苦,这点暑热不算什么,让我们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队员赵玟杰感慨道。
讲述红色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
“这次要打一场恶战,我不一定能回来!”爹能不能给俺带回来一把枪?长大了,俺也当解放军!“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为期一个多月的实践,团长王雪丹倍受感染,更希望将革命精神、军民故事传递给更多人,在她的带领下,队员们将一个个感人故事整理成文稿,走到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拍摄剪辑成短视频。
《一封家书》《大辫子姑娘》《张氏兄弟的渡船钢板》《渡江英雄第一船》......一个个红色视频在短视频平台收获了大量点赞。队员顾文韬在剪辑视频过程中几度感动到流泪,“老师,我仿佛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仰、执着的信念,胜利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人民心之所向胜利是必然的,我要入党!”队员顾文韬激动地向指导老师陈晨说道,并郑重写下了入党申请书。陈晨老师非常欣慰,“希望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胜利的必然性,坚定历史自信,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专业融合实践 可视化呈现解放记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队员们希望通过网页,将江苏大地上关于解放战争的历史可视化呈现,吸引更多人深刻认识了解革命历史,体会胜利的来之不易。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资料整合、拍摄剪辑、网页研发,“解放寻迹”红色研学网站上线了!网站包含了战役简介、革命故事、视频解说多个板块。在网页制作过程中,实践团队员们遇到了诸多挑战,如何吸引各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关注、如何添加互动交流环境等都进行了精心设计。负责网页的党员张佳琪在网页完成后兴奋地说:“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更多的青少年可以通过网页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全貌和革命精神,传递红色文化。”实践团成员多为中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钟,党员陈建国也表示,“这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洗礼,我们要将这份红色记忆和革命精神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源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陈晨 鲁冰怡
摄影: 薛保瑞
审核:邹金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