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名人足迹
发布时间:2024-08-11 阅读:
安徽名人馆是全国首个以一个省籍的历史名人所建的专题纪念馆,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的省政务中心,面向800平方公里的浩瀚巢湖,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达1万平方米。展馆以史为纲,以时为序,分为八大展厅:文明曙光中的先祖(远古-先秦)、智慧星空中的先知(秦汉-南北朝)、文化繁荣时先贤(隋唐-宋元)、巩固金瓯中的先驱(明朝)、学派林立时的先进(清朝)、变革中探索的先导(晚清-民国)、烽火中前行的先锋(民国-新中国)、艺苑奇葩中的先伶(清朝-新中国),重点展出了95组共计120位安徽历史名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名人专题类博物馆。
安徽名人馆外观采用徽派建筑和皖南民居风格,以黑、白、灰三色为主;场馆建筑以中国传统的“轴-进”序列关系来组织空间,内嵌套徽派中庭和徽州室外庭院,融合了台、水、园、林等景观要素,营造出“既新且中”的庭院空间。园林化的建筑外观,和内部高大宽敞的空间格局互为映衬;自然光线的巧妙引入,让观众感觉仿佛置身一片自然天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使安徽名人馆独具特色,并荣获了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是合肥首座获得“鲁班奖”的公共文化场馆类建筑。
馆内陈列展出史前时期到近现代的50位安徽历史名人,包含籍贯属于安徽以及在安徽留下过重要足迹的人。馆内利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先进的现代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和场景布置充分表现出了人物的逼真形象和风韵神态。对各位名人主要以对名人的主要事迹简介,和他们在历史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体现安徽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形象。在馆内参观可以通过各位名人了解、认识安徽。整个名人馆都遵循着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从名人馆正门和馆内的复古建筑和街道都可见一斑。我们了解到名人馆是由八个展厅组成,整个名人馆以安徽文明史和古生物化石为主线进行陈列,整个展馆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是安徽省历史教育知识的重要基地。也是目前国内最大、聚集名人最多的一家名人馆。
走进名人馆,首先看到的是序厅,在序厅正对门的墙上雕刻着包括李鸿章、胡适、陈独秀、周瑜、老子等多位名人的塑像。以栩栩如生的姿态充分展示众位名人的特色。在名人馆讲解的带领之下我们依次了解了文明曙光中的先祖(远古-先秦)、智慧中的先知(秦汉-南北朝)、文化繁荣时代的先贤(隋唐-宋元)、巩固金瓯中的先驱(明朝)、学术林立时的先进(清朝)、变革中探索的先导(晚清-民国)、烽火中前行的先锋(民国-新中国)、艺苑奇葩中的先伶(清朝-新中国)八个展厅,在这八个展厅中,和县猿人、新石器文化、江淮汉画像石、文房四宝、古瓷集览、徽州古建、新安诗画、徽派版画、历代名人等10个专题呈现在游客眼前,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名人的故事,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安徽历史。
在整个展厅中,不乏存在奇人异事,张玉良这位妇孺皆知的大家,一觉睡得少则三月多则一年的睡神,巢县三将军等,都令人印象深刻。在整个观赏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名人馆内的电子设备。投影、音响、多媒体等多种电子设备让人感受到场景的真实性和互动性。第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华佗,在华佗身旁的五禽戏,通过感应器和显示屏的相互结合,让参观的人通过远程指挥模仿显示屏内五禽戏的动作,通过人的亲身体验表现五禽戏的趣味性,同时又让人能感受到强身健体的重要性和其中的乐趣。
在之后参观的明清时期部分,还原式的建筑让人觉得身临其境,通过展陈可以了解到民俗风情,透过建筑风格又可以了解到相关历史背景和艺术文化;在许多大厅通过场景模拟的手法还原历史场景,让人如临其境感受真实情况;在馆内独处利用人体互动体验式科技引起游客的兴趣,让人更了解相关人物和历史背景。在许多场景应用投影和LED屏,展示出相关信息,又有3D技术展馆内的灯光相对较为柔和,展现出复古的风韵。
总的来说,安徽名人馆通过现代科技与名人历史的完美结合让观赏者以亲身体验的形式或者是设置场景让人体委更加深刻都是现代博物馆一种可采取的手段。但是馆内人物的简介十分简单,对于所有陈列的雕像人物背后的故事仅仅是浅尝辄止,无法进行深入的了解。
作者:黄亚萱 来源:大学生网报
社会实践推荐
- 尊老敬老 奉献爱心
-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敬老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碱基互补”实践团于2024年8月2日到8月6日期间
- 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