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养“橙”普通话习惯,成就青少年梦想

发布时间:2024-08-13     阅读: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普及普通话,对贫困地区脱贫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贫困户脱贫之后不返贫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长是我们需要重视的,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对于祖国的发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我国贫困地区,很多少数民族的留守儿童因缺少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父母的陪伴,生活在一个较为封闭的语言环境中,对普通话的使用并不熟练,这既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当地社会的进步乃至全国的团结统一。基于此,青叶朤龘社会实践队积极相应国家号召,开展习惯养“橙”——说好普通话的主题课程,欲通过实际行动切实帮助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养成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的习惯。
实践队队员首先为孩子们介绍我国丰富多彩的语言系统,着重介绍什么是普通话,从孩子们的眼睛里可以看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紧接着向孩子们提问,询问孩子们觉得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怎么样?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更喜欢说普通话,还是本民族的方言?大部分孩子都更喜欢在日常生活中用普通话,因为在课堂上,老师是使用普通话与大家进行交流的,但是他们对于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并不自信,处于一种想要说普通话,但是不太好意思去用普通话和别人交流的状态。随后,与孩子们开展互动,引导不同民族的孩子分别用自己的少数民族语言和普通话进行自我介绍,通过带领孩子们练习《四声歌》对孩子们的普通话发音进行指导,旨在让孩子们知道我国是一个民族包容的大国,坚定不移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和谐发展。最后,呼吁孩子们在传承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同时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并积极成为普通话推广的一份子。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最终圆满结束,对当地的孩子们以及实践队队员都有较大的影响。
作者:大学生网报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二师学子三下乡:重温历史之旅,探访起义们
  • 郑州大学生返家乡--积极响应号召,铸就基层力量
  • 电院学子三下乡:心理健康,与我同行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