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乡村振兴路上的红色记忆,缅怀先列英魂,传承红色基因,7月13号山东理工大学乡韵复兴实践团来到了临淄区革命烈士陵园,对烈士们的革命精神,对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进行实地调研。

图为王尽美、邓恩铭在淄博事迹。李爽 供图
陵园内有在伟大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卫国戍边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献出宝贵生命的1688名烈士的灵位。在占地594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纪念堂内汉白玉制成的英名录上,刻有1688名烈士的英名;以大量图片和珍贵实物展示了50名烈士的英雄事迹;在烈士墓群内,安葬着38位先烈的忠骨。在纪念堂内, 已搜集、整理著名烈士史料115份,史料照片80多张,各类军功章、纪念章、荣誉奖旗100余份,展出烈士油画图片104幅。

为牌坊式建筑,气势雄伟壮观。牌坊横匾"革命烈士陵园"6个馏金大字,笔力遒劲。迎面纪念塔高23米,矗立在陵园山岗之巅。纪念塔的正面刻有"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大字;背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碑座刻有"临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
.jpg")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烈士陵园门口合影。盛俊哲 供图
在烈士纪念堂内一张张油画、一句句文字,描绘着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烈士们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在敌人的酷刑下,烈士们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在烈士墓群内一块块墓碑,都在诉说着一个英勇无畏的故事。目光所及之处,皆是那些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安息之地。烈士们为了信仰和理想不惜一切代价的牺牲精神,让实践团的成员们深感震撼和敬佩。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
通过参观革命烈士陵园,山东理工大学乡韵复兴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了解了烈士们的生平和事迹。这些烈士中,有的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战士,有的是在后方默默奉献、支持前线的普通百姓。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背景,但他们都为了同一个目标: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付出自己的生命。那些感人至深的事迹、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坚定的信仰,让实践团的成员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们被烈士们坚定的信仰、无私的奉献和英勇的牺牲所深深打动,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不惧牺牲、英勇就义”的深刻含义。
经过深入的实地调研,山东理工大学乡韵复兴实践团不仅深刻认识到烈士们的英勇就义牺牲换来了今日的和平与安宁,被烈士们不惧牺牲、英勇就义的精神所感动。这种精神不仅是革命年代的宝贵财富,更是当今时代推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
乡村振兴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它需要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奋斗精神。而烈士们的精神,正是乡村振兴路上所需要的这种精神力量的源泉。乡村振兴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正如革命先烈们面对重重困难依然勇往直前一样,只要能保持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勇往直前,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就一定能够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