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痴心不改、扎根稻田的农民育种家——张联财

发布时间:2024-08-16     阅读:
  为积极响应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福建南安荔枝科技小院责任专家马翠兰副教授与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邱栋梁教授、郑诚乐教授带队赴福建南安荔枝科技小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4年7月4日下午三点,实践队队员和老师们与烈日作伴来拜访农民水稻育种家张联财老先生。走进老先生家里的院子,就看见院落的大片空地上铺满了金色的稻米、端起一捧稻米在手心观察,籽粒饱满且充实。老先生的家人们出门欢迎我们实践队的到来,并告知我们老先生在田里工作。片刻后,一抹身影顶着烈日从稻田里向我们越走越近。老人家头顶草帽、身着白汗衫和短裤,热情地邀请大家进屋喝茶。
  实践队队员和马翠兰副教授观察稻米籽粒
  刻苦努力自学成才
  屋门口地上摆放着很多绿色的稻穗,张老说这是他上午采割的多个品种,供后续育种实验用。走进老先生的家里,目之所及是满满的三个书柜,书柜中摆放着许多农业杂志以及水稻育种方面的书籍。老先生和大家谦虚地说,自己不是专业人士,要靠多读书来弥补专业上的不足。张老还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最初开始尝试水稻育种时遇到了很多难题,他不懂就问,请教了多所高校中的教授们,很感谢大家的帮助。
  滴滴汗水累累硕果
  张老先生性格随和,和大家侃侃而谈,聊起了水稻育种。张老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育种目标也要随之而改善,水稻育种目标已经逐渐调整为:从高杆水稻到矮秆水稻到优质水稻。张老说所使用的杂交手段是常规杂交育种,所选择的母本稻苗都是抗性极好的。现在通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张老已经选育出了多个品种,包括“东联红2号”、“东联红3号”、“东联5号”、“东联红6号”、“东联8号”、“东联黑米”和“紫色稻”等多个品种。其中“东联5号”更是大力在全省推广,面积高达100多万亩。
  张联财老先生和同学们讲解育种过程
  张老说东联场有明确的育种目标,他所选育的品种除了要结穗数量多、平均穗实粒数多,更要保证不易掉粒,这才是水稻高产的秘诀。讲至兴奋处,老人家捧出自己的稻米罐子,让大家嗅闻味道,大家纷纷赞叹稻米的洁白清香。
  痴心不改扎根稻田
  漫步稻田之间,沉甸甸的稻穗随着清风微微点头。张老兴奋地为大家介绍各个品种的水稻,并说接下来将重心放在培养营养价值更高的水稻上,例如紫色稻等。
  张老和老师同学们漫步稻田                                                    张老培育的紫色稻
  张老说起自己培育的品种,满是骄傲自豪的神情,并亲手为大家演示他所培养的品种不易掉粒的品种特性。
  张老演示品种不易掉粒的特性
  走出稻田,张老先生和大家感叹,学农不容易啊,是一条艰苦的道路。鼓励同学们在学习中要坚持、有韧性。要潜下心来,深深地扎根于本专业,鼓励大家要深挖专业问题,攻克技术难关。
  马宇洁/文  蒋星辉 马宇洁/图
作者:马宇洁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中国药科大学学子三下乡:薪火相传映青春,振兴新篇共绘妍
  • 痴心不改、扎根稻田的农民育种家——张联财
  • 温暖相伴,关爱长者——社区养老服务志愿活动
  • 河南科技大学三下乡:夏语润香,语你童行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