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安徽学子三下乡:深耕乡土谋发展,助力乡村求振兴

发布时间:2024-08-16     阅读:
中国青年网铜陵7月20日电(通讯员 王凡)2024年7月20日,安徽工业大学赴马鞍山市乡村促进振兴团队,深入安徽省马鞍山市多个乡村,开展了为期十天的实地调研与帮扶活动,为了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实践团队结合当地特色特点,对乡村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旨在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创新思路。
踏足乡村,感受变迁
为了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了安徽省马鞍山市的几处处乡村,队员们走进田间地头,与村民同吃同住,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和民生状况,针对本村经济发展问题开展深入交流。
在村负责人的带领下,他们亲眼目睹了乡村的美丽与变化,见证了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型。道路硬化、新产业兴起,文化活动丰富,但乡村发展仍面临挑战。

图为实践队员在村负责人的带领下考察乡村情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菲 供图
深入调研,发现问题
在村部会议室书记的带领下,团队成员首先对该村进行实地考察。团队成员们发现,尽管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乡村产业的发展却仍旧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先,产业发展的单一性问题突出,多数农户依旧依赖于传统农业,缺乏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其次,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导致当地丰富的农产品难以打开市场,农民增收困难。再者,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也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问题,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因素影响了乡村的对外开放和资源引进。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到乡村振兴发展的进程,实践团队队员实地访查了一些农户,针对农产品产出、销售、宣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了解。通过访谈,团队成员们对乡村的现状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他们意识到,要想推动乡村振兴,就必须打破产业单一性,拓宽销售渠道,以及改善基础设施,这些都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带着这些思考,团队成员们开始了后续的调研工作,希望能为村庄的未来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图为实践队员实地访问农户。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菲 供图
交流探讨,共谋发展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促进乡村发展打破市场限制壁垒,推动农产品销售的持续蓬勃发展,团队成员们开始积极与当地政府、企业和村民沟通,探讨如何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拓宽销售渠道,以及改善基础设施,为西溪南镇的乡村振兴开辟新的路径。
实践队伍重点访问了一些滞销或亏损严重的农民,通过问卷调研的形式,综合总结了几个突出的原因。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农户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胡菲 供图
交流学习,寻求对策
针对发现的问题,实践团队先后走访了多家企业和政府部门,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村委书记向团队成员介绍了该村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团队成员从中了解到,政府正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方式,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然而,实践队员认识到只有这些是不够的,除了政府扶持,乡村本身也必须踏入到振兴的队伍当中,积极配合、改进,才能焕发新的光彩。
实际行动,助力振兴
实践团队针对产品单一这一问题提出了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建议。他们鼓励农户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如水果、蔬菜、中药材等,同时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开发农产品副产品,如农产品加工品、农产品衍生品等,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产品售出方面,团队帮助当地建立了农产品电商平台,通过线上销售渠道,将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此外,他们还积极与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餐饮企业等对接,为农产品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实践团队意在推动当地政府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建立信息平台,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帮助农户了解市场动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针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问题,实践团队提出了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议。他们建议当地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修建道路、改善交通、建设水利设施等,以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实践队员们决心在实践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作者:胡菲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安徽学子三下乡:下乡情暖休宁地,实践智汇振兴篇
  • 中国药科大学学子三下乡:薪火相传映青春,振兴新篇共绘妍
  • 安徽工业大学耆乐同行者实践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