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8月7日电(通讯员:张恩 谢佳恩)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赴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古建筑保护暑假社会实践团成员们为了更好的了解木结构古建筑在中国各地区的现状,在2024年8月7日赴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开展调研和了解基本状况。
在2024年的暑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假社会实践团成员们为了更好的了解木结构古建筑在中国各地区的现状,许多充满热情与使命感的实践团队,踏上了保护木质古建筑的征程。他们深入各地,探寻那些承载着岁月记忆的木质建筑瑰宝,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实践团的成员们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但都怀着对木质古建筑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相聚在一起。他们的足迹遍布了古老村落和历史城镇,对众多木质古建筑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调研。在这个炎热的暑期,其中一支充满激情与担当的木质古建筑保护暑期实践团走进了蒲城县,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保护之旅。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六合村村民委员会处合影。通讯员 张恩 供图
这支实践团队,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古建筑保护的热忱,深入蒲城县的大街小巷,探寻木质古建筑的魅力与价值。
图为蒲城县博物馆蒲城文庙。通讯员 张恩 供图
实践团成员们不畏酷暑,穿梭于蒲城的古老街区和村落。他们对当地的木质古建筑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考察,从建筑的结构、工艺,到木材的材质、保存状况,都进行了精确的记录和分析。
图为陕西蒲城林则徐纪念馆。通讯员 谢佳恩 供图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建筑学专业的同学对古建筑的结构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和分析,历史学专业的同学深入挖掘每一座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而文物保护专业的同学则专注于研究古建筑的保护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在蒲城县的古建筑,实践团发现由于气候、人为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木质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图为杨虎城将军故居。通讯员 谢佳恩 供图
实践团发现,尽管许多木质古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由于年代久远、自然侵蚀以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它们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部分建筑出现了腐朽、倾斜甚至坍塌的情况,令人痛心不已。他们立即与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专家学者以及居民进行交流,共同商讨保护方案。
图为蒲城清代考院。通讯员 张恩 供图
为了引起社会各界对木质古建筑保护的重视,实践团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他们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向当地居民和游客普及木质古建筑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的方法和意义。同时,他们还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和交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建议和措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
图为蒲城崇寿寺塔(左)和蒲城将相故里门楼(右)。通讯员 张恩 供图
经过一个暑期的努力,实践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不仅对当地木质古建筑的现状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数据,还通过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的保护意识,为木质古建筑的保护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图为王振东家宅(左)和包森故居(右)。通讯员 谢佳恩 供图
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木质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文明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木质古建筑的保护问题,共同守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实践团的成员们表示,此次蒲城之行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木质古建筑保护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蒲城县的木质古建筑保护工作贡献一份力量,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延续。
图为王鼎纪念馆。通讯员 谢佳恩 供图
在实践团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蒲城县的木质古建筑将得到更好的保护,继续见证历史的变迁,为后人讲述古老而动人的故事。此次木质古建筑保护暑期实践团的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守护,更是一次对当代青年责任与担当的生动诠释。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木质古建筑将得到妥善的保护和传承,继续散发着历史文化的魅力。
张恩 来稿 摄影人员:谢佳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