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由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同学组成的“‘益’起护江——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观察成就团”(以下简称实践团)来到他们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二站——江苏省太仓市。实践团着重学习了当地政商两方在新质生产力和长江保护方面的共同努力。
当日上午,在太仓市科技招商中心姜科长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太仓市娄江新城规划馆。规划馆集中展示了娄江新城在对德合作、港口商贸和“3+3”产业发展集群的卓越发展成就,介绍了其“产城融合、绿色、数字”的定位以及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德创新城”的目标。

随后,实践团来到太仓航空航天产业展示中心。太仓已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链企业超160家,产值超200亿元,并加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通过创新不断突破“卡脖子”问题,竞逐新质生产力。
值得一提的是,太仓航空航天的商业化、民用化凸显了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进步、造福民生的优势。作为民营企业的火箭派(太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星箭一体化”企业,而以无人机等为代表的低空经济也不断突破,将在环保巡查、交通巡检、农业植保应用等领域大显身手。

下午,实践团来到长三角先进材料创新中心。该中心是太仓唯一一家先进材料专业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多家材料科技企业入驻其中。实践团走访了园区内的瑞纳芯材(太仓)科技有限公司和苏州矽合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近距离参观了园区内相关生产实验室。
在走访中,企业负责人提到了他们生产精密化、产品高附加值化和废物处理科学化集约化的特点。“一方面产品的高附加值允许我们去更多地环保化,另一方面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成本也降下来了。”一位负责人提到。


随后,实践团会同姜科长、创新中心负责人、企业代表展开座谈。
创新中心负责人介绍了相关人才政策,展现了太仓坚持创新、竞逐新质生产力的态度。
企业代表提到,长江大保护政策影响了企业定位,推动了产业升级,也推动企业承担长江环境保护责任,同时也带动了环保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中,姜科长总结道“经济发展和长江保护不是顾此失彼的”,而是要在经济发展和长江保护之间形成正向循环、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

结束此次调研后,实践团更切实地认识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逻辑以及经济发展与长江保护产生的良好化学反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策协同和工作协同,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建久安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