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数学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传承千年技艺,绽放栖霞魅力:走进非遗大花饽饽的制作世界

发布时间:2024-08-22     阅读:

【数学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传承千年技艺,绽放栖霞魅力:走进非遗大花饽饽的制作世界

  在栖霞这片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的土地上,有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大花饽饽,它以其精美的造型、丰富的寓意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成为了栖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了普及非遗知识,深入了解和传承这一古老技艺,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育添锦色,杏坛振新声”实践团队于7月31日走进烟台市栖霞市松山村的大花饽饽制作房,亲身体验了大花饽饽的制作全过程。

寻味传统:大花饽饽的历史渊源

  大花饽饽,作为栖霞民间传统面食中的佼佼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当地的老艺人介绍,早在明清时期,大花饽饽就已经在栖霞地区广泛流传。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人们在重要节日和庆典中表达美好祝福和愿望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婚丧嫁娶、生日祝寿还是过年过节,大花饽饽都以其独特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传递着浓浓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探秘工艺:精湛技艺背后的匠心独运

  为了深入了解大花饽饽的制作工艺,实践团队来到了当地一位著名的花饽饽艺人王师傅家中。王师傅从事花饽饽制作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她的手艺精湛,作品精美绝伦。在王师傅的指导下,实践团队成员们开始了大花饽饽的制作之旅。

  首先是和面,王师傅告诉大家,大花饽饽的面要和得软硬适中,这样才能保证做出的饽饽口感好、造型美。接着是揉面,这是一个需要力气和技巧的环节,队员们在王师傅的示范下,纷纷撸起袖子,用力揉面,不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

  接下来是造型环节,这也是大花饽饽制作中最关键的一步。王师傅熟练地将面团捏成各种形状,然后用剪刀、筷子等工具在上面剪出花瓣、叶子等图案,再用红枣、豆子等进行装饰。队员们在王师傅的耐心指导下,也逐渐掌握了要领,做出了一个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大花饽饽。

传承创新:让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们发现,虽然大花饽饽的制作工艺传承至今,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花饽饽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今,除了传统的造型和图案,还有许多新颖的设计和创意,如卡通形象、时尚元素等,让大花饽饽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大花饽饽这一非遗文化,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举办花饽饽制作培训班、开展文化展览、推动花饽饽产业发展等。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大花饽饽的传承和发展,也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

实践感悟:传承非遗,我们在路上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实践队成员们不仅亲身体验了大花饽饽的制作工艺,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非遗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他们纷纷表示,要将这次实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栖霞的非遗文化。同时,他们也意识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他们将肩负起传承和创新非遗文化的历史使命,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栖霞,走进大花饽饽的世界,感受这一古老技艺的魅力。而栖霞的非遗文化,也将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

  (通讯员:王斐)

作者:王斐    来源:亲身实践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数学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教育传承,精神永续:红色革命精神的学习之道
  • 【数学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宣传优秀文化,感受历史沉淀
  • 【数学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踏上小桥,重温党史
  • 【数学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体验农事寻富路,助力乡村绘宏图
  • 心系蓬莱,情暖学子
  • 心系蓬莱,情暖学子
  •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教育均衡发展的不断推进,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活动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知识与实践
  • 08-22
  • 【数学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传承千年技艺,绽放栖霞魅力:走进非遗大花饽饽的制
  • 向风而行——团队深入风电场探寻清洁能源之道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