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非遗结合文旅,龙城焕发新颜

发布时间:2024-08-23     阅读:

20247月,泰州学院“遗韵新风——非遗融合助推文旅新质生产力”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了因麻辣烫而“爆火出圈”的甘肃天水进行实践活动,渴望探索龙城非遗文旅资源,一睹龙城古况今颜。

天水是文化的圣地,诗意的国度。产生于天水的《诗经•秦风•蒹葭》中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天水就如同静静伫立在渭水河畔上的一位女神,从8000年的记忆中走来,依然是那样的淳朴而美丽。

一碗麻辣烫,火了一座城。作为一名热爱美食、追随美食、享受美食的大学生,当然不会错过火爆出圈的天水麻辣烫,给平淡的生活来一碗“热辣滚烫”。听闻不如经历,向往不如出发。一碗手擀粉,一盘麻辣烫,一盆辣椒面,两拳花椒粉,洋洋洒洒。大盘的辣椒油,肆意蘸染,干拌均匀。装入碗中只觉香味扑鼻,送入口中满是唇齿留香,新鲜念念不忘,它结合了本地的食材如甘谷辣椒和定西土豆粉,形成了独特风味。麻辣烫处处都有,但天水麻辣烫却在全国麻辣烫的角逐中突围成功,且保持热度不减,主要原因不仅仅是独具地方特色,更是知晓和抓住社交媒体的传播机遇,又加之以天水当地政府和商户对“天水麻辣烫”这一现象作出了迅速反应和充分利用,改善服务质量,加强接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带动西部旅游和经济发展甚至是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在笔者眼中,在千千万万个慕名而来的游客眼中,在每一个被天水麻辣烫的影响力所辐射的网友眼中,这一碗不光是麻辣烫,还是滚烫的人间烟火。

总的来说,天水麻辣烫的爆火是一个典型的社交媒体时代现象,它展示了美食、地域特色、社交媒体和当地政府响应的完美结合。这种现象不仅提高了天水及其美食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也为外地游客增添了一份独具西北特色的体验活动,更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图为天水麻辣烫。马一诺 供图)

天水,是华夏文明的历史原点,是中国地理的几何中心,在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诞生了人祖伏羲。他一画开天,肇启文明,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他缔造的中华龙图腾,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基因,深深地渗入中华儿女的血液中,生生不息。恰如伏羲庙内的古柏树,也见证了千年光阴。伏羲庙被誉为“华夏第一庙”,庙内有伏羲塑像和古建筑群,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祭祀伏羲的庙宇,也是全球华人祭祀祖先的圣地.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庙中的凌霄花,橘得灿烂,红得辉煌,据工作人员介绍,每年的622日左右,海峡两岸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公祭伏羲大典。

伏羲庙旁紧挨着的屋宇就是天水市博物馆,只有一层,但其中蕴含的中华文明及文化并不含糊半分。天水市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近4万件,历史文物陈3以化大水”为上线,包括了序厅通刻和馆藏碑拓、瓷器、彩陶、青铜器、围屏石楊等7个陈列,其中隋代贴金彩绘围具石榀,唐代骑马乐伎俑、骆驼俑、陶舞马等馆藏珍贵文物反映天水地区中西文化交流称多民族交流融合的盛况。一直以为天水是“金戈铁马,长河落日”,但参观博物馆后我竟然才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伊人”所在之地就是天水!天水并非外地游客眼中那般荒凉贫瘠,而是美丽健康、气候宜人的“陇上江南”、“丝路重镇”。整个博物馆排列有序,展品很有意义,展现了天水的仰韶文化、大地湾文化以及作为秦人故里曾经的辉煌。特别是当我看到展厅里伏羲与女娲的蛇尾图,那张只是曾在历史教科书上看到过的插图,如今以一种巨大石刻的形式呈现在游客眼前,配之以独特灯光,竟有种在历史书中随之穿越的感觉,令人一时恍惚,随后讶异又震撼,宏大叙事下的一笔一墨,用一座馆沉淀了一座城,其中陈列的并不是古物,而是千百年的春秋,是抬头即可见的同一片星空。

(图为天水市博物馆千年古柏及伏羲庙。马一诺 供图)

离伏羲庙不远,在市中心的繁华地段,却有一座静谧幽深的百年古建筑——胡氏古民居。走进天水百年古建,体验中式美学的西北浪漫。两处古宅的建筑布局、结构形制、屋顶脊饰、砖木雕刻等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胡氏民居虽为四合院,却不同于北京四合院,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不仅有北方的大气、庄严、严谨和肃穆,又有南方的细致,柔美、清丽和典雅。参观完这座古民居,不禁令人产生一个疑问,在城市中央地带的繁华之间,怎会保存这般完整且巨量体积的明代官式建筑?!是历史的特别偏爱?还是天高皇帝远得不可触及,让一座近500年的木构建筑群继续摇曳生姿?

查阅资料后可以得知,梁思诚先生曾说过:中国古民居欲求三四百年以上之住宅,殆无存者。但因为西北地区的干燥气候,使得天水这些砖木结构的古民居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这是历史的幸运,也是文化的恩泽,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文化遗存那该有多么寡淡,味如嚼蜡,毫无风姿可言。可以说,胡氏古民居的存在,让文化出众的天水愈加迷人。

繁华外,古巷里,老街旧城,砖青瓦灰,夜幕降临天水古城,华灯初上,不染喧嚣,写满岁月悠长,羲皇故里的气息愈发浓郁,在天水古城慢悠悠行走,在这里感受西关巷的古往今来,吹一吹夏日晚风,看远山遍绿,这贫瘠的土地因为辛勤劳动、朴实善良的人民而开出了花,那是仙人崖悬崖峭壁下无法言说的震撼,是麦积山194窟的千佛千面,是净土寺琉璃瓦下的璀璨佛国,是古城青砖黛瓦里的千年历史,是伏羲庙蕴藏的民族起源。天水,这个有些神秘色彩的城市,有的可不止一碗麻辣烫。这是一座自由的城,这是一座浪漫的城,这更是一座信仰的城。

当然,此次旅行,“遗韵新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也没有忘记本职——在天水古城、伏羲城、兰天城市广场和滨河大桥等地邀请本地居民和游客填写已经打印好的“非遗”调查问卷,覆盖范围广,有说服力,可以了解人们对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并实地走访了天水古城中的赵氏泥人、竹编等非遗文化传承项目以及非遗传承人,亲身感受了天水的非遗文化和深厚底蕴,见识了不一样的天水特色。

(图为天水古城夜景。马一诺 供图)

渭河之畔,轻轻的风,清清的水,一切都刚刚好,独属于西北的苦水玫瑰是天水人的浪漫,轮转了8000年春秋的龙城天水,不仅有独具特色的麻辣烫,还有人文始祖伏羲及深深扎根的中华文明,更有善良有爱的天水人和生生不息的非遗文化,让后人不断从其中汲取力量,稳步前行。

 通讯员 马一诺

作者:马一诺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暑期“三下乡”:文化传承与创新,经贸学子在行动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探寻竹
  • 长大学子三下乡|点亮心灵,绘出理想——长安大学实践团队在店坊河村开展明信片绘制活动
  • 长大学子三下乡|以美润心,以文化心: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的奇妙旅程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