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竹园革命旧址社会实践感悟
发布时间:2024-08-25 阅读:
8月16日,我来到了家乡泌阳县的一处革命旧址——焦竹园革命旧址,触摸历史滚烫的脉搏,感受那个艰苦年代的气息,深入了解鄂豫边省委的故事,深化家国情怀。
焦竹园革命旧址,又称中共鄂豫边省委旧址,是1935年到1938年中共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驻地。仅仅两年多时间,就从最初张星江,王国华等7人发展壮大至1500多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在此得以验证。
走进旧址的大门,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开裂的台阶,陈旧的桌椅,路边的野草……展示出岁月的沧桑。“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不陋,这些简陋的屋舍更像是希望的火种,照亮了那段迷茫的道路。
屋舍内,张星江,王国华,赵峰等革命家照片映入眼帘,从照片中仍然可以感受到他们投身革命的坚决和战斗到底的毅力,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这种铁一般的意志正是我们这代人应当珍惜的。
沿着展台走,锈迹斑斑的大刀,手枪,军号将我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国民党反动当局的疯狂“围剿”下,红军战士们前往山区,“到三不管的地方生根发芽“,成功保住革命的火种,我仿佛听到了那一声声前进的号角,看到了战士们奋勇冲锋的背影和那一抹鲜艳的中国红。
屋内的墙上记载着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在此地的经典战役,从平氏夺枪到夜袭八门庄,再到姬岭寨遭遇战,这些战斗似乎没有十分浩大,但是却对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更加贴近我们的视野,展现红军坚强的意志。
沧桑不掩英雄气,犹记当年诛寇时。焦竹园革命旧址将承载着革命先烈的意志,在中原大地深深埋下这颗红色的种子,激励着数代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作者:李宗尚 来源:大学生网报
社会实践推荐
- 法润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地普法调查
- 21世纪的社会是法治社会,我们国家也正从各个方面努力促进社会法治文明。法律不但是我们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武器,同时也必将成为我们工
- 08-25
- 社会实践览旧址,参观觉醒民族魂
- 长安大学赴吉林长春暑期社会实践对前往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和长影旧址参观学习,感悟民族抗争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 08-25
- 社会实践览旧址,参观觉醒民族魂
- 长安大学赴吉林长春暑期社会实践对前往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和长影旧址参观学习,感悟民族抗争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 08-25
- 安徽学长三下乡:助老服务,为爱发电
-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贯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对于老人的深切慰问,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杨家山社区助老服务志愿服务”实
- 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