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观的碰撞与共鸣-南京审计大学“心想是澄”社会实践团队展开深入访谈调研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观念的日益开放,青年人的婚恋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为了更准确地把握这一变化趋势,南京审计大学澄园书院“心想是澄”社会实践团体针对江苏省大学生婚恋观决定开展深入采访调研。通过访谈形式深入了解被采访大学生与大学生家长的婚恋观念,探索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为提出有针对性的促进大学生婚恋观更科学、更健康发展的教育策略、保障措施和预防机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图1)
此次采访旨在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以及家长对于大学生婚恋现象的看法,为青年人的婚恋教育提供实证依据。调研覆盖了多所高校及其周边社区,通过面对面的深度访谈,收集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采访调查中,团队发现大学生群体更倾向于追求个人成长与自由,重视感情中的情感共鸣与精神契合,更加注重伴侣的个人品质、外貌、价值观及共同兴趣爱好等因素。不少学生表示希望在步入社会后等事业稳定再考虑婚姻问题,也有不少同学认为大学期间就可以考虑婚姻问题了。
所采访到的家长几乎都不反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的,但对于婚姻的看法却不全一致。大部分家长选择支持孩子的意愿,认为婚姻并不是人生的必需品;也有部分家长认为结婚是人生大事,是大学生未来人生的必修课。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大学生家长更加愿意引导并且支持孩子形成正确有效的婚恋观。
(图2)
尽管在具体观念上存在差异,但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家长,都普遍重视情感的稳定性、家庭和谐以及子女的幸福成长。双方均表示,良好的沟通、相互理解和尊重是维系家庭关系的关键。
除了对于自主婚恋观的采访,团队成员还切合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引入了短视频、网络新闻等因素进行研究。通过采访大学生及大学生家长有关婚恋短视频的具体分类,询问对于某些由恋爱引起的网络新闻的看法,团队发现短视频等网络媒介对于大学生的择偶标准以及对婚姻观、生育观产生了较大影响,大学生对于恋爱也产生了非常大的期待。
(图3)
通过本次调研,团队成员不仅深刻感受到了代际间婚恋观的差异与碰撞,也感受到了社会发展对于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他们认为,这种差异源于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然而,正是这些差异为代际间的对话与理解提供了可能。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也尝试搭建起大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大学生们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家长的担忧和期望,而家长们则得以更加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追求。一些家长开始反思自己的传统观念,尝试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子女的婚恋选择,子女的幸福是第一位的。
此次调研不仅为实践团体成员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和锻炼平台,同时为社会各界了解青年人的婚恋观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对比分析大学生与家长的婚恋观差异与共识,能够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更加精准的实证依据。
未来,实践团体将持续关注青年人的婚恋问题,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调研活动,为青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青年人的婚恋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加宽松、包容、理性的成长环境。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