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长安学子践行红色之旅,走近解放纪念碑缅怀英烈

发布时间:2024-08-25     阅读:
铭记历史,缅怀英烈
为了实现长春的解放,数千名干部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终于在1948年10月18日成功解放长春。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中共长春市委、长春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建长春解放纪念碑,以此向在解放长春、建设长春过程中作出贡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1988年11月18日,建筑完工,矗立在长春市南湖公园北门入口处。
纪念碑不仅是对解放长春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纪念,也是对先烈的一种深切缅怀。纪念碑的碑文和结构设计承载了长春市的革命历史,是铭刻在长春市民心中的不朽象征。作为城市的红色地标,解放纪念碑无声地讲述着过去的艰苦岁月和英雄事迹,成为了每一位来到长春的游客必访之地。对长安大学"工韵长春,历迹前行"暑期实践队的同队员们来说,来到这里参观和学习,不仅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更是为了深入了解长春的红色历史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深化对中国革命历史的理解,实践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南湖公园,参观这座巍峨的纪念碑。他们希望通过此次实地考察,能在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对话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树立更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庄重肃穆,触动心灵
实践队员们一抵达南湖公园三号门口,映入眼帘的便是巍峨高大的解放纪念碑。纪念碑雄伟挺拔,周围被一圈铁栏杆拦起,象征着这座城市的英雄不容侵犯。纪念碑所在的广场被一片静谧森严的树林环绕,给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感觉。林间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映衬着纪念碑更加神圣与不可撼动。

图为长春解放纪念碑。    杨锐  供图
在纪念碑前,实践队员们驻足良久,认真观察碑文内容、碑体结构和设计理念。纪念碑碑身呈门形,碑高30.39米,又似两面旗帜高高飘扬,造型简洁,表现了长春于1948年获得解放,从此跨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一地区性重大的事件。碑体采用了典雅大气的石材 简洁而不失庄严,设计上既保留了传统审美,又融入了现代的简洁风格。纪念碑顶部雕刻着象征胜利的桂冠,寓意着长春人民在解放战争中的光辉胜利。碑文背面,由长春市政府撰写的碑文,深切悼念为解放长春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向为解放长春、建设长春作出贡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站在纪念碑前,实践队员们不禁心生感慨,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家自发地围绕在纪念碑前,低头默哀,向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解放而献出生命的英烈表达深切的敬意。实践队员们还通过现场讨论,交流了对革命历史的理解与感悟,现场的氛围既庄重又充满了对先烈的怀念和尊敬。

图为纪念碑上碑文。    杨锐  供图
红色印记,精神丰碑
长春解放纪念碑不仅是对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的铭记,也是长春市红色文化的重要象征。这座纪念碑深刻反映了长春人民在解放战争中的伟大牺牲与坚定信念,成为长春城市记忆的一部分。纪念碑台阶南面中央利用地形高差设置了3米多高、22米宽的浮雕墙及两侧布置的是1米宽的台阶,整体设计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和景观效果。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遗址,更是新时代对年轻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纪念碑提醒人们,长春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自由与和平,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它警示我们,历史不能被遗忘,和平来之不易。当代青年有责任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纪念碑前浮雕墙。    杨锐  供图
坚定理想,勇敢前行
通过此次参观活动,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必须铭记历史,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大家纷纷表示,将以解放纪念碑为精神丰碑,坚定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在参观解放纪念碑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不仅重温了长春的红色历史,也通过缅怀先烈,进一步明确了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深入探访长春的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以青春之力谱写时代新篇章。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纪念碑前合影。    杨锐  供图
 
作者:翟硕媛    来源:长安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法润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地普法调查
  • 法润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地普法调查
  • 21世纪的社会是法治社会,我们国家也正从各个方面努力促进社会法治文明。法律不但是我们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武器,同时也必将成为我们工
  • 08-25
  • 社会实践览旧址,参观觉醒民族魂
  • 安徽学子三下乡:青春筑梦,和谐共建;心手相连,温暖同行
  • 安徽学长三下乡:助老服务,为爱发电
  • 走进一汽感受魅力,探索汽车工业辉煌
  • 安徽学子三下乡:走进杨家山,情暖老人心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