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回信时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广州新华学院红舟澳行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于7月15日至7月22日前往南澳县后宅镇中心小学,通过创立特色班级,开展以“悦趣手工,美在指尖”为主题的美育课程,为学生播下美育的种子,让他们在认知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红舟澳行社会实践队合影
粘土塑形,探索海洋奥秘粘土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审美情趣。实践队成员通过创意粘土手工课,巧妙地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融入现代教学,引领学生踏上一场探索海洋奥秘、体验文化传承的奇妙旅程。
指尖轻舞绘童年,粘土技艺展巧手。课程伊始,实践队成员以生动的海洋故事引入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奇妙、趣味的海洋世界。随后,学生以六人小组合的形式,使用分发的粘土材料,围绕“海洋世界”主题进行创作。在这一过程中,一双双小巧灵活的手儿在粘土间轻舞,揉搓、按压、塑形,将一块块普通的粘土变成形态各异的海洋生物,如活灵活现的螃蟹、触角舞动的章鱼、闪耀光芒的海星等,每件作品都凝聚着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力。
粘土艺术课程的意义深远,它超越单纯的艺术创作范畴,成为滋养学生心灵、激发无限创造力的沃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引导他们学会细致观察、深入思考与自由表达。
实践队成员为学生讲授粘土手法技巧
实践队成员与学生互动
贝壳彩绘,绘就南澳印象在倡导创新教育与文化传承并重的今天,贝壳手工文创绘画课程应运而生。贝壳,作为海洋的馈赠,不仅承载着自然的奥秘与美丽,更是激发学生创意与想象力的素材。课程中,实践队成员向学生展示多样的贝壳,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接着,成员们分发提前准备好的贝壳、颜料和画笔等材料,并鼓励学生以“南澳印象”为主题进行创作,充分发挥想象力。
学生将传统绘画技艺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创造出一系列令人赞叹的贝壳艺术作品。他们不仅限于单一的绘画形式,还尝试将贝壳与沙子、布料等多种材料相结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沙画作品,每件作品都展现学生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
贝壳手工文创绘画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艺术创作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它加深学生对南澳海洋文化的理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此外,课程还培养学生对海洋资源的珍惜意识,引导他们以实际行动保护海洋环境。
实践队成员为学生讲解贝壳手工绘画
实践队成员指导学生作画
鼓韵轻敲,奏响文化之音为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实践队策划并实施“环保鼓手”文创课程。本节课程将传统小鼓制作与现代环保材料——纸杯相结合,让学生在手工制作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韵味,并融入现代创意元素,使传统工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实践队成员详细讲解并示范小鼓的制作过程,包括纸杯的选择与组合、鼓面的裁剪与装饰等,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制作技巧。
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开始小鼓的制作之旅。他们或独立思考,设计出别具一格的鼓身造型;或团队协作,共同绘制出绚丽多彩的鼓面图案。助教成员们在旁提供帮助,解答疑惑,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制作,享受创作的过程。
这些小鼓作品不仅展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通过这次课程,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和技能,更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学生展示小鼓成果
这次美育之旅,让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在学生心中交织生辉,留下美的种子,期待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以美为笔,绘就多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