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旅风尚,融暖泰宁”——2022级金融学班泰宁文旅调研队开展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28 阅读:
2024年8月,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022级金融学班泰宁文旅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的尚书第、红军街等地,通过与文旅干部座谈、访谈当地居民、实地考察、采访游客、设计文创产品、发放宣传折页等方式,开展以“金旅风尚,融暖泰宁”为主题的帮扶泰宁专项活动,旨在感受泰宁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借助专业知识助推泰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深入探索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源,感受其独特魅力,并以文化赋能旅游业发展,2024年8月25日,我们踏上了前往博览苑的旅程,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探索、传承与发展之旅。
走进博览苑,实践队员们就被其宏大的规模和严谨的布局所震撼。在讲解员生动详尽的讲解下,梅林戏的悠扬唱腔、大源傩舞的神秘古韵、精致多样的灯文化、淳朴的泰宁民俗、传统的泰宁杆秤制作技艺、地道的游浆豆腐与“状元糍”美食……每一项非遗项目都埋藏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通过调研,我们看到了泰宁借助其悠久的历史文脉不断发展,激发了我们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泰宁文旅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热情。
泰宁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的美誉。自公元958年建县始,泰宁创造了“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奇迹。泰宁古城地处城市核心区,保存着尚书第、昼锦门等一大批历史遗存和9口古井,较好保留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和街巷肌理。所以,实践队来到地处城市核心区的泰宁古城。参观欣赏古城美丽的夜景,也通过采访游客和问卷调查,更加深入了解了泰宁古城的历史脉络、文化传承与当代发展。在实地采访中,游客们表示,他们感受到了泰宁古城浓厚的文化氛围,古城保留着古建筑,没有过度商业化。
8月26日,实践队前往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泰宁红军街。在土地革命时期,主力红军于1931年6月至1933年7月曾三次“解放泰宁,挥师东进”,朱德、周恩来、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指挥战斗。实践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红军街中的“红军赋”铜雕群、街面上的革命标语,聆听先辈们敢为人先、无惧牺牲的英勇事迹;走进朱德、周恩来同志旧居和英勇东方军主题陈列馆,深切缅怀革命先烈,深刻体会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难、勇于斗争的崇高精神。
同时,实践队员还采访了当地居民对于目前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情况的看法和感受,对泰宁县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针对性调研。
烽火已经远去,那段红色的记忆却不曾消散。泰宁县始终把红色旅游资源作为保护和开发的重点,目前泰宁红色旅游景区已成为缅怀先烈、党员先进性教育、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热点基地,红色旅游成为泰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亮点。
经过了两天的调研、采访,8月27日,实践队来到泰宁文旅大楼,与文旅局工作人员进行座谈,深入了解泰宁文旅发展现状、政策帮扶、难点问题等。
近年来,泰宁县通过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盘活,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在景区,以文明实践助推旅游品质提升,还创新推出了“公民认养”模式。该模式由全县乡镇部门单位自愿“认养”古建,实行一对一管理;再由他们委托给经济能人或第三方公司进行运营,植入业态。而当前泰宁文旅发展面临的主要难点有:非遗传承困难、文创收益不佳、文旅竞争激烈等。针对以上痛点,实践队员给出了政策性建议,积极为泰宁文旅发展建言献策。
实践的最后一天,8月28日,实践队员整合资料,形成调研报告;设计文创产品,分发给游客,并积极向游客介绍当地景点。
后续,实践队员们还将再接再厉,以调研报告、泰宁文创产品设计、相关短视频制作推广等形式,及时将实践内容转化为可落地的实践成果,以青春力量助力泰宁文旅高质量发展,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出绚丽之花。
作者:大学生网报 来源:大学生网报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