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淮师学子三下乡:“百年百图展党史,点亮八皖谱新篇”走进淮北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4-08-28     阅读:

2024年7月12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点亮八皖活动的志愿者来到了淮北市博物馆再次点亮红色基地地标。

淮北市博物馆,又称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博物馆路1号。淮北市博物馆是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该馆创建于1976年,由郭沫若先生题写了原馆标。博物馆新馆于2004年9月对外开放,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10670平方米,总投资3500万元。截至2019年5月,淮北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万件,陈列面积5000平方米,展陈专题有隋唐五代陶瓷、运河疑云、淮北汉画像石及淮北历史名人、宋代瓷器、古相遗珍、证券文物、淮海战役、书画等。淮北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出土文物,占到了该馆馆藏文物的70%以上。该馆还收藏了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淮北的出土文物,从不同侧面再现了淮北作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有过的辉煌。

淮北市博物馆的馆藏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包括考古文物、艺术品、民俗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展品。以下是淮北市博物馆一些主要馆藏的介绍:
1.考古文物:
淮北市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考古文物,其中包括了古代陶器、青铜器、玉器、瓷器等。这些文物代表了淮北地区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古代居民的生活方式、艺术技巧和工艺水平。
2.艺术品:
淮北市博物馆还拥有许多艺术品,如绘画、书法、雕塑等。这些艺术品中包含了不同时期和风格的作品,展示了淮北地区艺术家的创作才华和独特的艺术观念。
3.民俗文化:
淮北市博物馆致力于收集、保存和展示淮北地区的民俗文化遗产。这些包括了传统手工艺品、农耕工具、传统服饰、民间乐器等,展示了淮北地区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4.历史文献:
此外,淮北市博物馆还珍藏了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如古代文书、古籍、文物出土的文字记录等。这些文献资料有助于研究淮北地区的历史演变、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淮北市博物馆不断努力扩大馆藏,并定期进行展览和研究,以便向公众展示淮北地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这些馆藏品不仅具有学术研究价值,也是社会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源。

我们来到市博物馆一方面是为了参观文物来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将这份滚烫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安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理范围从北至南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大别山区、沿长江平原与皖南山区等不同的地区组成,其地域文化丰富多元:既有徽风皖韵,也有建安风骨、老庄哲学;既有江南风光,也有黄梅戏曲、革命老区,难以局部片面地去理解和概括。基于对地域文化的发掘与理解,结合对建筑基地与城市环境的的思考。新馆设计强调整体性与概括力,避免陷于具体文化符号。

12日上午我们乘坐出租车到达了淮北市博物院的大门。进入博物院需要出示提前预约的门票然后进行安检就可以进入馆内了,博物院的一楼是考古文物和历史文献,二楼就来到了艺术品和民俗文化展厅。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依靠安徽悠久的历史遗存,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收藏甚丰,现有各类文物、标本、文献、古籍藏品数万件。

2FB4036EEF4F983276B419133385B71E4E586ED42BE38911184C0087A493EDD8

90335FE043D4AB6E0D798B9C7C911105

博物院展出的部分文物。点亮八皖志愿者:解金浩 石康 供图

淮北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的文化遗存使得淮北市博物馆成为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收藏甚丰,具有重要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我们用了一上午来感受了这些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并且作出了调研报告来让更多的人们了解我们淮北的文化底蕴。

 

作者:武瑞雨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西南石油学子企石政务实践,青春献基层
  • 广东财经大学青年走进忠信镇,记录特色非遗花灯文化
  • 广东财经大学红韵灯旅实践团探访华南小学红色遗址,共绘红色文旅新篇章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